大海碧波荡漾,卷起千堆雪。大山层峦叠嶂,高耸入云霄。一望无际的大海与连绵起伏的青山,缔结了一个美丽的“海誓山盟”。
海的那边是,厦门大学。山的这边是,多彩贵州。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百年厦大自初创起,便与山这边的贵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沧桑岁月的变迁中携手前行。
2018年9月,厦门大学西部梦想社团支教队在望谟县麻山乡牛场小学与学生们合影
蔡光举烈士
蔡光举烈士墓
厦门大学支教志愿者与贵州山区的孩子们在一起
提要
东海之滨的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一九二一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厦门大学初创之时,便有贵州学子远赴求学就教。百年来,厦门大学与贵州人民建立起深厚的情谊。而今,已签订了《厦门大学与贵州省战略合作协议》《厦门大学对口支援贵州师范大学协议》……不断续写着“海誓山盟”的新篇章。
战火中的“山海之缘”
倒转时光的车轮,回到1921年至1924年。厦门大学时值初创,尽管时局动荡、交通不便,仍有5名黔籍学子克服种种困难前往厦门大学,翻开了求学生涯崭新的一页。
“黄埔军校牺牲第一人”——蔡光举便是其中一员。
蔡光举,贵州遵义人。1922年怀揣“科学救国”的梦想,进入厦门大学学习。1924年,黄埔军校组建,蔡光举闻讯大声疾呼:“革命不成功,国家不强盛,百姓不得安居乐业。吾辈学子,徒坐寒窗,有何益哉!”于是,他毅然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年底,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从事政治工作。1925年2月,蔡光举参与了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在攻打淡水的战斗中,他主动请缨担任敢死队队长,率队勇猛冲杀,不幸中弹负伤,终因伤势过重身亡,献出了宝贵生命。
蔡光举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的事迹传颂至今,成为贵州的骄傲,成为厦门大学革命精神的真实写照。
抗战时期,有一位来自厦大的学者对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他,就是教育家欧元怀。
欧元怀,福建莆田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硕士毕业。1922年,他回国任厦门大学教育学教授,兼教育科主任、总务长。1924年,欧元怀和部分厦大师生在上海创办大夏大学。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带领大夏大学先后内迁至江西和贵州等地。1940至1945年,他任贵州教育厅厅长期间,利用自己的专业学识和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促进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1941年,大夏大学实力雄厚的教育学院教育系整体并入新成立的国立贵阳师范学院,该校成为今天贵州师范大学的前身。此外,他积极推进贵州省职业教育发展,增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等,为贵州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做出了许多开创性贡献。
百年来,厦门大学与贵州在战火硝烟中缔结的缘分延续至今,正书写着新的篇章。
贵师大的“厦大智慧”
2006年3月,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政策指导下,教育部确定厦门大学对口支援贵州师范大学。同年7月,厦门大学与贵州师范大学正式签署对口支援协议。此后,厦大尽己所能、投其所需,对贵师大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厦大派出专家深度参与贵师大博士学位点的启动、申报、中期检查和验收,帮助贵师大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顺利通过验收;厦大指导与支持贵师大成立“喀斯特文化研究中心”,获批“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基地”;厦大易中天、庄宗明、林亚南等70多位学术“大咖”做客贵师大讲坛,“山海风流”讲座已成为贵师大校园学术精品讲座。
13年来,贵师大223名本科生、169名研究生到厦大交流学习;300多名教师通过到厦大进修,在职攻读博硕士学位,进一步充实提高学术水平。同时,厦大派出优秀教师现场示范教学指导,出资建设数字化教室和数字化阅览室,并开展远程互动教学,使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贵师大师生。
林东伟、卢琳璋、史秋衡、宋培林、张泽涛、杨继国……一批批厦大对口支援干部、学者,先后从鼓浪屿海边来到思贤山下。他们真情融入、倾力付出,以厦大为强力后盾,以贵师大为事业平台,全心全意投入新岗位。2007年,卢琳璋教授到贵师大挂职。他通过发挥自身学术积累,倾力推动贵师大学科发展和博士点建设。在他帮助下,贵师大计算数学、数学学科先后被评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成为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成为贵州省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师生们的尊敬,荣获贵师大第二届“感动校园十大人物”,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突出贡献个人奖”。
同时,厦大与贵师大密切互访交流,坚持工作例会常态化,精心谋划对口部门、院系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推进对口支援工作向具体化、纵深化、常态化发展,成为高校对口支援的一个佳话。
山区里的“柔情侠骨”
作为育人高地,厦门大学多年来为贵州输送大批优秀人才。据统计,目前贵州共有厦大校友2000多人。他们发扬“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扎根西部,努力拼搏,在国家西部大开发舞台上贡献着“厦大力量”。
有的心系山区人民,不远千里,立志精准扶贫、智力扶贫,一点一滴改变贵州贫困山区的落后面貌;有的生于斯长于斯,奋斗于斯。“作为贵州人,生在家乡,建设家乡,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一位黔籍校友这样表达报效家乡的心声和决心。
2017年8月,在贵州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在贵州厦大校友的共同努力下,厦门大学贵州校友会正式成立。校友会凝聚贵州厦大人的力量,成为厦门大学与贵州加强合作力度、深化合作领域、丰富合作项目的新动力和新载体。
黔南州独山县甲西村因高温、少雨,人畜饮水困难,需要建设储水工程。1979级物理系校友杨翊杰捐款5.86万元,并督办该项工程顺利完工,解决了甲西村123户430人,以及200头大牲畜饮水问题和200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EMBA2010级校友何波,在黔西南州创办贞丰县美福生态农业扶贫产业有限公司,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开展精准扶贫,每年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推动了传统农业生产经营逐步转型。2003级软件学院硕士高阳,是贵师大一名普通辅导员,也是学生们的知心姐姐,组织的学生志愿者活动多次被中国青年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成为学生心中的“暖阳”。
还有一抹靓丽的身影——厦大学生暑期实践队。2013年至2018年,厦门大学共组织41支实践队、约447人赴贵州,探访红色革命圣地,开展支教活动,宣传人文生态保护等。其中之一的西部梦想社团,是厦门大学首个以服务西部为主题的学生社团,于2006年组建。社团的首个支教点便设在黔西南州望谟县麻山乡麻山小学,后又增加麻山乡牛场小学。2014年,西部梦想社团又开展了以保护黔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黔南计划”社会实践,设计宣传杂志,制作宣传视频,录制古法造纸视频,策划非遗文化保护性开发和推广,用非遗文创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有心有梦,无怨无悔。西部梦想社团先后荣获“阿克苏公益奖全国银奖”“全国百强实践团队”“福建省十佳社团”等多项荣誉。
新征程的“不解之缘”
2013年3月,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与贵阳市观山湖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人才和智力优势,在生态规划、环境保护、城市品牌、项目申报等方面,全力支持观山湖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先行区。2014年8月,《观山湖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先行区建设实施规划》编制完成,这本融汇着“厦大智慧”约32万字的规划,成为该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2014年6月,厦大经济学院专家团队应邀前往贵州省铜仁市考察。9月,厦大与铜仁市正式签订市校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围绕铜仁市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工业聚集与产业转型升级、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调研;在新能源、煤化工、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共建科技平台,联合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项目;共同推进厦大科技成果在铜仁市的转化和产业化;共同推进高层次继续教育,开展教师和干部挂职锻炼;共建大学生实践实习基地,支持厦大师生和校友在铜仁创新创业。
2016年11月,厦门大学与贵州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校地合作项目覆盖贵州全省。据统计,自2016年始,厦门大学每年招收贵州本硕博学生近250人。2015年至2018年,学校共输送近200名毕业生到贵州就业。厦大与贵州东冠企业管理集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亨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开展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承接贵州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7项,范围涉及电子信息、化学化工以及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
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作为高校智库,是国内首个专注营商环境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科研机构。2017年,研究中心受贵州省投资促进局委托,投入大量人力,在贵州省直单位及全省88个县(市、区)开展实地调研。研究中心从第三方视角,深入访谈企业,挖掘贵州各级政府营商环境现状及问题,对照国际公认的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标准,提出优化对策,最终形成《贵州省当前营商环境总体评估报告》《贵州省当前营商环境优化对策报告》和《贵州省县域营商环境评估总报告》。报告对贵州加快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创造竞争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底,研究中心继续受委托开展贵州省级层面营商环境评估工作,为贵州省在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依据。
兄弟院校对口支援立点、校市合作建面、校省全面战略合作成体,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一地之面到全省一体,山海牵手绘宏图,“海誓山盟”不了情,厦门大学与贵州的校地合作正桃李芬芳、硕果盈枝……
(石慧霞 林秀莲 陈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