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子风采 >> 正文
在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寻找自己——记我校2018届毕业生权静茹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0日 来源:厦门大学报

“好好读书,离开这个山沟沟,去看更大的世界。”权静茹的师长曾这样告诉她,但在四年前的春天,她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毅然决然地扎进了“山沟沟”里。权静茹是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2018届毕业生,现任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赵庄镇组织委员,负责党建和宣传工作,曾获澄城县“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夯实群众基础

权静茹在四年里组织开展集中学习48次,形成调研报告12篇,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宣讲20次,累计5000余人参加。

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全镇接收预备党员22名,吸收入党积极分子34名,转正党员26名,为95名老党员颁发了“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其中给权静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位87岁的老人。

老人是一位“老上访户”,第一次见面时,他颤颤巍巍地从破旧的军绿色帆布袋里拿出两封信,信纸折痕累累,字迹因为多次翻阅有些模糊。从字里行间,权静茹窥见老人因时代变迁而坎坷的一生,现在老人已到耄耋之年,老伴离世,平时一个人生活。

▲ 权茹静(中)走访困难群众。

她第一时间向上级反映了老人的诉求,帮忙将信件递给组织部门,联系查阅老人的档案,之后也一直和老人沟通事情的进展。

后来,她通过多方资料,了解到老人是登记在册的,有五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七一建党节时,权静茹为老人家戴上了勋章。在老人接受县级领导慰问时,他在人群中一下子看到了权静茹,临走时,老人一直在大门口朝她挥手。

“更多的时候,我只是一个倾听者,像一个小辈听长辈的故事那样。”权静茹说,在她调到乡镇工作后,老人只要去镇政府就会去找她,聊聊近况,还说要给她介绍对象。

立足家庭助力乡村振兴


▲ 权静茹(右一)入户走访。

权静茹积极开展各类家庭的创建活动。立足家庭,做实做好“家”字文章。开展扶贫工作期间,权静茹第一次入户走访就遇到了一位特殊的帮扶对象。“五保户”“残疾”“精神障碍”,几个词语几乎压垮了一个家庭。

权静茹和同事穿过狭长的土院小道,走进了一个黑漆漆的窑洞,窑洞炕上铺满了旧衣服和被褥,头花发白的女人拄着拐杖,靠在炕桌边,低声嘟囔着只有自己懂的语言,女人的丈夫看到她们,一瘸一拐地迎上来,邀请他们入座。

在谈话中,权静茹介绍了自己的名字和工作单位,了解了夫妻俩的近况和需要解决的困难。“第一次聊天很顺畅,我帮他们整理了被褥,收拾了屋子,留下联系方式就走了。”第一次见面匆匆而过。

让权静没想到的是,当她第二次去的时候,女人一下子认出了她,准确地叫出了她的名字。“她兴奋地像个孩子,自豪地和旁边的妇人介绍我。”权静茹回忆当时的场景。

每次下乡,权静茹都会帮他们打扫卫生,经常帮他们联系各项残疾补助、落实五保金的发放,逢年过节也常去看望他们。权静茹说:“我会尽自己所能为他们解忧,他们给我的温暖也让我更有力量。”

权静茹对这户家庭的帮扶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帮夫妻俩联系苹果和花椒技术培训,让两人能自食其力。工作期间,权静茹在百康农业创建乡村妇女就业创业基地,加强对妇女电子商务业务培训,实现在家妇女二次就业,做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巾帼力量践行使命担当

“小女孩一个人在玩,单薄的球衣外面套着棉服,手脏兮兮的,很清瘦,眼睛很亮。”这是权静茹看到女孩的第一印象。女孩母亲早逝,父亲带着弟弟不知所踪,把她丢给外婆抚养长大,是典型的“孤贫儿童”。

在权静茹和女孩外婆交流的过程中,女孩眨巴着眼睛看着她们,权静茹形容小女孩像小猫一样时不时蹭蹭外婆,乖巧地让人心疼。

权静茹联系县妇联,每年去慰问女孩和外婆,她的同事们自发地搜集了一些适龄的旧衣服,委托权静茹带给女孩,第二次见面时,权静茹感觉女孩不再那么拘谨,她摸了摸女孩的头,告诉她要开心快乐,女孩点点头,主动把小手递到权静茹的手上。

权静茹回去后一直在想,自己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她决定将群众的力量调动起来。在权静茹的牵头下,乡镇成立了25支巾帼志愿服务队,各村妇联组建队伍至少十人以上,每位女同志包联一户孤贫儿童,为他们提供衣物、教育、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帮助。

除此之外,志愿队开展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500余人次,在疫情期间,坚持卡点值守,物资配送,摸排消杀,为疫情防控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疫情防控和防汛的过程中,权静茹和其他基层干部们都付出了许多,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她表示:“我所站立的地方,是中国的最基层,是政治体系中最微小的单元格,基层从无真正的休息之日。”

四年的选调生涯让权静茹改变了很多,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她的生活态度,她形容自己现在不再消极应对生活,而是在积极追寻中找到出路。对于未来规划,权静茹表示:“无论未来到哪去,都要在其位谋其职,踏实走好每一步,多想办法让群众的钱袋子鼓一点。”

(学生记者 徐妍迪)

原文已刊登于厦门大学报1406期第4版

【责任编辑:毛敏倩】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