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菁菁厦园 >> 正文
【走进世界的厦大人】我•我们•母校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25日 来源:

梅雨时节难得的阳光明媚中,厦门大学迎来了她95岁的生日。4月6日晚的建南大会堂装饰一新,气氛高扬。来自全球各地、五湖四海的校友们欢聚一堂,用一场晚会,共同为母校庆生。

蔡宏伟,就是这千千万万厦大校友中的一人。198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的他,现在定居澳大利亚,清明时节回乡祭祖,回母校参加校庆已经是他每年的必有节目。

在厦大的日子

“都知道厦大经济牛,到了澳洲我才有了最切身的体会。”

1988年的澳大利亚刚向国内开放留学渠道,当地教育部认可本科文凭的中国高校仅22所,而厦门大学正是其中之一。“16门的硕士课程,我还能免修一门。这是母校给我最‘实惠’的礼物,也是我的骄傲。”蔡宏伟笑道。

在厦大,从建校起就静静站立在上弦场旁的建南大会堂是蔡宏伟最难忘的。他入学的1983年,全校学生仅 8000余人,能容纳4000多人的大礼堂,是他们学习休闲的好去处。每周固定2到3次的电影放映;王洁实、谢莉斯二重唱音乐会等这样不定期的文艺表演, 常常是座无虚席。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学术讲座。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所讲的《经济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他至今记忆犹新:“他是我们学经济的崇拜的偶像啊, 那场讲座连过道都站了人。”

最难忘的厦大时光

对于现在扎身于异国他乡从事会计行业的他而言,回忆起当初在厦大的日子,课程设置的广泛、理论学习的扎实,都 是印象深刻的。大学英语课上生动的讲授和互动,让他初到异乡也基本感觉不到语言压力;《会计学基础理论》课上的深入分析和反复练习,让他在继续深造的路上 少了些坎坷。“我们单单是《资本论》,一啃就啃了两年半呢。” 蔡宏伟感叹,“学经济的都知道一句话:‘所有价值来源于劳动’。特别是在海外,干什么都得脚踏实地。正因为有了当初牢固的基础,有了这样的潜移默化,才有 了现在的我。”

在海外的生活

算算从1983年入读至今,蔡宏伟已与厦大结缘33年。当年毕业获得留校资格的他,因为始终放不下心中继续求学的梦想,在工作了9个月后,毅然辞职去往澳大利亚,开始了一段新的充满未知的征程。

“其实当时出去也没有明确的方面和目标,就是一心想要求学,到了澳大利亚也没有中断过求学之路。”从1988年5月抵澳,蔡宏伟前后经历了语言学校、 商学院、证券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半工半读,也得益于本科时期打下的扎实基础,他终于在1998年修得会计学硕士学位,并在2001年取得了注册会计 师资格证。现在的他和另外两名中国人在澳大利亚开了一间会计公司,主要承担公司税务服务、退休基金审计等方面的工作。

谈起在澳大利亚的生活,他说道,“我现在的生活很简单,专业很专。主要就是做自己专业的事,业余时间也基本是围着专业转。这之外,就是参加一些校友活动。”

厦门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校友会成立于2012 年3月。 由旅居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厦大校友自愿组合而成。目前有注册会员150多人,会员中有20世纪50年代毕业的老校友,也有21世纪毕业的年轻校友,更多的则是80、90年代毕业的中年校友。

各自漂泊在海外的厦大人有了自己的组织。现在,他们建立了自己的专题网站,用来对外宣传、征集同胞、联络感情。而成员之间的活动也已经趋于常态化,春节团拜、元宵聚会、中秋博饼……一次次的相聚把在这些异国他乡的厦大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校友活动

就在不久之前的新年联欢会上,一位老校友作的一首七律:

曾经校育忆长留,厦大学缘续澳洲;

畅笑声声因聚喜,高歌曲曲是情投。

新班接力任知重,老将传权责未休;

组会他乡多念旧,天涯赤子又何求?

感念母校栽培,母校的发展和兴盛是所有旅居海外的厦大赤子共同的心愿,而回馈母校也是每一位厦大学子共同的追求。正如谈到新当选为墨尔本校友会副会长的抱负时,蔡宏伟说的那样:“厦大造就了现在的我们,如今我们有很多事可以做,也有很多事要去做……”

小链接:

至今,厦门大学共培养了毕业生三十多万人,成立81个校友会。其中海外校友会24个,分布于港 澳台、美国、新马泰、澳大利亚、英国等地。这些校友们来自厦大,走进世界。带着深深“厦大人”印记的他们奋斗在全球各地,也将母校“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的精神镌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宣传部 陈瑶华)

【责任编辑:】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