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群贤长廊 >> 正文
师者|韩家淮:以热爱探索世界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8日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韩家淮,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与免疫学家,长期从事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从分子、细胞及动物模型水平研究应激炎症反应的信号通路及其在炎症相关的病变中的作用。他热爱探索,是p38这个进化上保守的信号通道的发现者,是对此领域贡献最大的科学家之一,近年来还在程序性细胞坏死机制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他热爱传承,院士与学生“陪饭”早已成为厦园的佳话,与导师、诺奖得主博伊特勒创办的书院成为了拔尖人才的摇篮。

他热爱创新,领衔创建的实验动物中心、生物医学仪器共享平台让科学家们自由开展研究。

他以一往无前的热情,扎根厦园这片热土,驰骋在科学的海洋里。

热爱·探索

“做科学,要有种劳模精神”

“最幸福的事,就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为之努力。”这是韩家淮常跟学生说的一句话。

“无论什么学科,要做好都是要付出的。只索取不奉献,这样做科研是不行的”。他常对学生说“做科学,要有种劳模精神,去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真心去探索这个世界,自然会得到回报的,不能还没开始做就想着要得到些什么。”

韩家淮院士

多年来,韩家淮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周末节假日,把休息之外的时间都花在了实验室。出差就只是“出差”,忙完就走,从不逗留。开会或出差回来,不管多晚,他都要先回到实验室看一看。虽然忙碌,但他一点也不认为这是辛苦或是乏味的,全因“科学研究就是我的爱好”。这些年,他带领团队,秉持着对科学无尽的热爱,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的成绩。

韩家淮指导学生做实验

发现p38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在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是诸多疾病治疗的第一步。炎-癌互作亦是癌症发生的重要环节。在炎症信号的传导过程中,p38信号通路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它的调控与阿尔茨海默病、心肌细胞肥大、风湿性关节炎以及慢性肠炎有紧密联系,并且参与到了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和死亡的调控,也影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p38是重要的药物研究靶点,其抑制剂具有极大的临床治疗潜能。作为p38信号通路的发现者之一(1994, Science),韩家淮带领实验室逐步解析了p38信号通路的核心部分,其实验室在该领域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自1993年起,已发表p38相关论文100多篇,为全世界同领域最多。

发现细胞凋亡和程序性细胞坏死之间转换的“开关”

细胞死亡的机制研究一直是一个很热门的研究方向,近年来韩家淮带领团队对程序性细胞坏死的分子机理和病理学意义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揭示了调控细胞坏死的多个重要机制。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生物学过程。在过去,大家认为,细胞凋亡是受到程序性调控的,而细胞坏死不是。韩家淮和其他实验室分别独立鉴定出细胞凋亡和程序性细胞坏死相互转换的“分子开关”——蛋白激酶RIP3。2009年,Science杂志以长篇研究报告的形式刊登了这项研究成果,这一重要发现颠覆了对于细胞坏死的传统认知,使得科学界开始意识到在许多情况下的细胞坏死也是细胞程序控制发生的。这项成果先后荣获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发现细胞焦亡的核心效应分子

细胞焦亡是机体的一种重要免疫防御反应,在机体清除病原感染和内源危险信号中发挥重要作用。韩家淮实验室和其他同行分别独立鉴定出了细胞焦亡中的一个重要执行蛋白——Gasdermin D(GSDMD),发现了长久以来细胞焦亡信号传递中缺失的重要环节,并阐释了GSDMD通过靶向细胞膜导致焦亡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胞焦亡与程序性细胞坏死在形态学上存在显著差异的现象。这些研究成果解决了长期困扰这一领域的核心科学难题,为研究炎性小体介导的细胞死亡和机体炎症反应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相关研究成果入选首届“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

此外,韩家淮团队和莫玮团队合作,发现了人体自身基因组内潜在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在受激活后,会产生大量的“类病毒”,大举“进攻”并激发细胞“自杀式保护”,进而引起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和肠细胞坏死,最终导致大量炎症的产生。该研究成果发表于2020年的Nature上,为炎症性肠道疾病的成因提出了一个新的机制,为靶向治疗炎症性肠道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韩家淮迄今已在世界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30余篇,其中11篇发表在CellNatureScience上(7篇为通讯作者),论文被他人引用6万余次,单篇最高引用次数达3400多次,H-index为120。

热爱·传承

“我是老师,我需要了解学生”

“我的愿望是培养一批有解决问题能力的科研工作者,让世界因为中国的生命科学研究而变得更加美好。”在韩家淮眼中,以师者、学者的深厚学养和高尚人格悉心指引学子,用心用情呵护青年学子的梦想尤为关键。

韩家淮课题组的“陪饭日程表”是厦大一桩令人津津乐道的美谈。为了保证跟每个学生都能有更多的沟通时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陪饭日程表”上列着韩家淮每天要陪同吃饭的学生姓名。韩家淮课题组的张荧荧说:“韩老师‘硬要’陪大家吃饭,就是为了‘迫使’内向的同学跟他交流,聊什么都可以,包括最新的电影。”除了日常被韩老师“陪饭”外,韩家淮课题组每年都有3-6场师生活动,比如香山登高、大嶝岛红色之旅、实验室乒乓球赛等。他还和学生们一起“装修”实验室,实验室走廊上的油画、书法和绿植,休息室里韩家淮和同学们共同创作的“family tree”和手绘壁画,以及装潢一新的洗手间,都让实验室有了生活的美,有了家的气息。这位在生命科学领域有着很深造诣的中科院院士,在学生看来更像是一位“大家长”,随和亲切。

韩家淮在休息室手绘壁画

韩家淮与同学共同创作的“family tree”

从2013年起,韩家淮多次主动请缨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很多人不理解,韩家淮说,原因很简单,“我是老师,我需要了解学生。”他经常开班会、办茶话会,学业上指导督促,生活上答疑解惑。他反复向学生强调大学期间学习的重要性:“真正想成就自己,一要找出兴趣,二要努力工作。”将学习放在首位,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才不会在社会残酷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在给研究生上课时,韩家淮说最想让学生掌握的只有两点: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会不会提出问题,是科研水平高低的表现,能不能回答提出的问题,那是做好科研的关键。”

韩家淮为本科生讲授“科研创新与诚信”

韩家淮十分注重教育的传承,倾心培养拔尖人才。他与导师,也就是诺奖得主博伊特勒不谋而合,希望打造出一个培养生命科学领域杰出人才的优秀平台,并使其最终成为培养国际学术大师的摇篮。为此,他与导师创办了第一个以博伊特勒命名的书院,厦门大学博伊特勒书院。书院采用“双轨制”——“普适计划”和“拔尖计划”并行运作;聘请了诺贝尔奖得主、院士等一批顶尖专家为学生授课,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接受世界级生命科学领域大师的引领和熏陶;学生还可以前往世界著名高校进行科研训练。“比诺奖更重要的是知识的传承。百年后,诺奖得主或许会被遗忘,但如果书院发展好,百年后,书院的教育事业仍会继续。”

热爱·创新

“需求在哪,我们在哪”

在韩家淮的心里,一直都惦记着要打造一个科学家们“最用得起的科研平台”。他曾说:“我们要努力打造一流的平台,提供顶尖的硬件设施、工作条件与管理制度,将损耗降到最低,让科研人员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更容易做自己想做的事。”为此,他不惧艰辛,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各类平台的建设。

动物实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是不可或缺的。2012年,他主动请缨担任厦门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并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已将实验动物中心打造成硬件和管理高标准、服务一流、产品价格低廉的平台。相比于国内其他高校动辄3-5元/笼/天的小鼠饲养费用,厦大实验动物中心只要1.5元/笼/天,深受校内外老师赞赏和羡慕。

为实现学部内各学院仪器的整合和共享,2017年,他又筹划建立了厦门大学生物医学仪器共享平台,成功打破了学院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学部内各学院仪器的共享和统一管理。仪器共享平台以“资源共享、专业服务”为宗旨,致力于打造“最好、最全、最用得起”的科研平台。目前平台用户大约3600人,其中约35%是院外用户,真正实现了仪器共享,避免了大型仪器重复购置的浪费现象。

厦门大学生物医学仪器共享平台

2018年,凭借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突出成绩,由韩家淮领衔的“细胞生物学团队”入选了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人物名片】

韩家淮(1960—),安徽淮南人,先天免疫信号转导领域的世界知名学者。1982年和1985年分获北京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0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14年至2020年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现任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主任、厦门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部主任、厦门大学医学院院长。2022年获得厦门大学最高荣誉南强杰出贡献奖。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韩家淮长期从事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从分子、细胞及动物水平研究应激炎症反应的信号通路及其在炎症相关的病变中的作用。他是p38这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信号通道的发现者,是对此领域贡献最大的科学家之一。近年来韩家淮还在程序性细胞坏死机制的研究上有突破性进展。迄今已在世界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30余篇,其中11篇发表在CellNatureScience上(7篇为通讯作者),论文被他人引用6万余次,单篇最高引用次数达3400 多次,H-index为120。

(生命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谢晨馨】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