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厦大 >> 正文
博物馆里的中国传统色 | 鹦鹉绿·春风又绿江南岸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4日 来源: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

鹦鹉绿.png

这个春,唤醒了群山,撩动了溪流,以绿色为信号,以生命为导航。

绿色,帮你把春天打包,帮你把希望收纳,窗外的风景被绿色填满,大地也被小草宠溺得柔软。

在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中,绿色属木,位处东方,是太阳始升的方位,是时序为春的颜色。《阿房宫赋》中,杜牧用“绿云”比喻女子乌黑的头发,“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晏殊以“绿”代指美酒,在《清平乐•春花秋草》中 “劝君绿酒金杯”。

在所有的绿中,有一种明艳靓丽的黄绿色,鹦鹉绿,也称“鹦哥绿”,因其绿中带黄,色如鹦鹉之羽而得名,它代表着生机与希望,在古代是无论男女都喜爱的服装色彩。

人类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饕餮纹铜鬲,铸于商代,高17.7厘米,口径13.2厘米,周身因布满铜锈,呈现出脆嫩的鹦鹉绿色。青铜器在古代被称为“金”或“吉金”,它刚出炉时灿灿金光,由于埋藏在土里千年,在土壤、水分、空气、微生物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表面形成了各种类型、五彩斑斓的铜锈。

铜鬲主要用于烹煮黍、稷或鱼肉,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尔雅·释器》有云:“鼎款足者谓之鬲。”人类博物馆这件铜鬲造型典雅,纹饰华丽,口沿有对称立耳,侈口,颈部略束,垂鼓腹,下有三袋形中空椎状足,腹部饰兽面纹。鬲的独特设计使它既可以通过双耳悬挂于空中,也可以利用三足稳立于地面,中空的足使其受热更快且均匀,让食物更容易软烂,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厦门大学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 文/孙雯 海报/李雨芊)

【责任编辑:毛敏倩】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