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夏宁邵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子刊《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在线发表了题为“高血清流行人群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筛查策略对比:一项母婴队列研究”(Comparison of detection strategies for screening and confirming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in newborns in a highly seroprevalent population: a mother-child cohort study)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多中心母婴队列观察,系统对比了基于新生儿唾液和尿液标本进行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筛查的多种策略,提出了初次筛查和再次确认检测的最优样本采集时间窗口和样本类型,对包括中国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广大巨细胞病毒感染高流行区的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极为常见,感染人体后将造成终身潜伏带毒、机会性活跃,大多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孕妇的CMV病毒活跃可能形成垂直传播而导致新生儿宫内先天感染,损伤胎盘并在胎儿神经细胞中复制。CMV是全球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最主要病因。据估计,全球每100-200个新生儿中约有1个发生先天性CMV感染,其中约10%的感染患儿在未来数年间将出现渐进性加重的听力损伤、视力障碍、智力发育迟缓等永久性后遗症。CMV的母婴传播可来自于孕前抗体阴性母亲在孕期的原发性感染,也可来自孕期抗体阳性母亲的再次感染或体内潜伏病毒的再次激活,其发生先天性感染后的临床结局并无明显不同。
及时筛查确诊新生儿CMV先天感染是改善患儿临床结局的关键。对新生儿早期唾液和尿液标本进行CMV核酸检测是先天性CMV感染筛查和确诊的最主要方式。然而,由于缺乏大样本平行对比研究资料,国内外对于筛查和确诊的优选标本类型及采样时间一直无法达成统一共识。该项研究在河南省新密市、郏县和中牟县的三所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大型前瞻性多中心母婴观察队列,并对6729名孕妇及6350名新生儿完成了相关观察,其中,有6602名孕妇(98.1%)在第一次孕期体检时即可检出CMV IgG抗体,提示其既往已感染过CMV;有49名新生儿(0.8%)确诊了先天性CMV感染,其中48名(98.0%)新生儿感染的 CMV来自于孕早期抗体阳性母亲。对采自出生后不同时间的唾液和尿液标本进行平行检测分析,发现唾液和尿液标本对于提高诊断敏感性的互补作用明显,且无论采用何种标本都需进行后续随访标本的再次检测以排除假阳性。此外,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加,出生后感染的风险快速上升,对感染是否源于先天的判断带来越来越大的困难。因此,研究人员对比了12种基于不同样本类型组合、不同采样时间的筛查及确诊策略,提出采用唾液进行初筛、阳性者再次采集唾液和尿液标本进行确诊是一个可行性高且诊断效能较高的优选策略,其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00.0%,100.0%,99.9%,而合理的筛查时间窗为在13天内(理想为5天内)进行初筛,在21天内(理想为13天内)进行确诊。
我校博士生黄悦、硕士生王晗、高级工程师李廷栋和新密市妇幼保健院李彩红主任医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我校张军教授、葛胜祥教授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傅通明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传染病重大专项、厦门大学校长基金及美国默沙东公司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wpc/article/PIIS2666-6065(21)00091-2/fulltext
(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