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地方媒体 >> 正文
厦门综合广播:[厦广早新闻] (厦门红色记忆)囊萤楼:中共厦门大学支部诞生地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09日 来源:厦门综合广播

革命遗址,是历史的丰碑,是精神的灯塔,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厦门解放75周年,本台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厦门红色记忆》,记者重访革命遗址,感悟红色精神,铭记光辉历史。首先,跟随厦门综合广播记者刘普/走进厦门大学囊萤楼,这里是中共厦门大学支部诞生地,见证了厦门地区第一个、也是福建省第一个共产党支部的成立,如晨曦初露,点燃了学生心中的激情与梦想,照亮了厦门现代革命史的崭新篇章。

从厦门大学西校门进入校园,左手边有一幢白墙红瓦的三层小楼,它就是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囊萤楼”。取名“囊萤”,是为勉励厦大学子勤学图强。

1924年,19岁的罗扬才考入厦门大学。1925年,他作为厦门学生联合会代表,到广州参加两广地区大学生代表会,被吸收入党,成为厦门地区第一位共产党员。1926年2月,在囊萤楼111室这间朝南靠西的小宿舍里,罗扬才、罗秋天、李觉民三位共产党员举行秘密会议,宣告了福建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厦门大学支部的诞生。

厦门大学革命史展览馆讲解员、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陈艳婷:“在支部成立之前,厦门大学只有罗阳才与李觉民两位共产党员,还不具备成立党支部的条件,是在当时中共广东区委的帮助下,把在广州的党员学生罗秋天转来厦门大学学习,这样就使厦大有了三位共产党员,具备了成立党支部的条件。”

当时罗秋天刚到厦门,并不熟悉情况;李觉民在国民党厦门市党部担任职务,活动也比较多;而罗扬才虽然年纪最小,才21岁,但是革命热情高,工作能力强,被推选为支部书记。

中共厦门大学支部建立后,进行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囊萤”之光成为燎原之火,面向整个厦门,仅第一个月就发展了18名党员,并派党员前往闽西南,建立党组织、发展队伍。

厦门大学革命史展览馆讲解员、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陈艳婷:“厦大党支部就成为了厦门和闽西南地区建党的发祥地和播种机,当时厦大支部对全省的革命是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的。”

1927年4月,国民党叛变革命前夕,领导开展工人运动的罗扬才,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6月,年仅22岁的罗扬才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

罗扬才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写下了厦门党史的四个第一:厦门第一个共产党员,第一个共产党支部书记,第一个总工会委员长,第一个革命烈士。

物换星移,如今的囊萤楼,已成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楼和办公楼。2019年7月,学生党支部书记培养“扬才计划”全面启动,由全校33个学院的学生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重点培养的党员学生骨干组成“扬才先锋党支部”,在校内、在社会上分享践行革命精神的经历与感悟。

厦门大学扬才先锋党支部书记、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王敬淳:“我们依托扬才学、扬才说和扬才行三大品牌活动,推动学生党员骨干的自我提升与自我革新、理论授课与实操实训相结合,将革命精神力量转化为激励当代青年学生奋发向前的强大动力,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出璀璨的光芒。”(完)

【责任编辑:宣传部外宣】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