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全国媒体 >> 正文
央视网: 央视《中国新闻》报道厦门:探访亚洲首座无噪声超精密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7日 来源:央视网

昨晚(16日),央视《中国新闻》报道厦门:走进重点实验室,探访亚洲首座无噪声超精密实验室。报道如下:

在厦门大学的嘉庚创新实验室里,有一个位于地下10米、历时56个月建成的亚洲首座无噪声实验室。今天的“走进重点实验室”,我们和记者一起去探访这座特殊的实验室。

总台记者 彭雨佳:我现在就在厦门大学的校园内,在我的身后就是福建首批四家创新实验室之一的嘉庚创新实验室。在这样一座平平无奇的大楼里,有着一个位于地下10米深的无噪声、超精密加工与表征实验室。据说,走进这里,你就走进了世界上噪声最小的几个角落之一。

然而在生活当中还有各种我们听不见的噪声,比如像电磁噪声,各种震动产生的噪声。受到它们的影响,精密仪器在工作的时候,就像在一艘颠簸的船上给大米刻字。而无噪声实验室对这些噪声进行了极致的屏蔽,因此,可以给精密仪器的工作提供更为稳定的环境。

总台记者 彭雨佳:我现在就来到了地下10米的位置,无噪声超精密实验室就建在这里。在实验室下的建筑地基还打桩了近百米到地底的岩石之上,这样可以来保证实验室尽可能稳定。就像是我们会在洗衣机下垫上一个垫子来防震一样,实验室的每一个仪器下,也垫有一个重达60多吨的垫子,它们可以隔绝类似于空调或者是汽车经过产生的震动。除此之外,在这些垫子之下,还有十几个半人高的弹簧。这些弹簧可以主动检测,并且抵消类似于地震或者地壳运动之类的震动。在这里,纳米尺度的科学研究,基本不再受到一切环境的干扰。

这是一块芯片,在这上面刻有世界上最小的厦门大学校徽,你会发现你什么也没看到,因为这个校徽的直径只有十微米左右,它最细的笔触只有一百纳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千分之一。这样小的一个校徽是怎么被制作出来的呢?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 刘俊扬:三束流聚焦离子束精密加工与表征系统,它是世界上目前最精细的微雕设备之一。它的出厂的加工分辨率在十个纳米左右,到了无噪声的环境里面,它就可以实现将近小于三个纳米的加工分辨率。像我们这个校徽就是用它来雕刻出来的,雕刻的刀具,精度是可以达到单个原子级别的离子数,可以助力企业做一些前沿的研究,就比如说像芯片的失效分析,以及芯片的研发实验等等。

总台记者 彭雨佳:在无噪声超精密实验室,除了制作的精细,还有看的精细。现在我就来到了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在这里面有一个特别的显微镜。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显微镜的大小可能是这样的。然而,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大小是这样的。像这样一台巨大的显微镜,看的东西却非常小。这是一块直径为三毫米的微栅载网。你以为这是我们要用显微镜观察的样品吗?当然不是,这只是用来装样品的盘子,真正用于观察的样品,是我们肉眼都无法看到的物质。那么这台显微镜可以用来研究什么呢?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魏现奎:我们的无噪音实验室可以最大限度的屏蔽机械振动和磁噪声,所以有了它,我们的双球差矫正透射电镜就可以发挥它最高的空间分辨本领,在原子尺度下研究微观世界里的物质运行规律。我们也可以去开发先进的显微与成像技术,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包括它的运行规律进行更多维度的探索和研究,也为新器件和新材料的研发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

如今,无噪声超精密加工与表征实验室成为了嘉庚创新实验室的杀手锏,为未来纳米尺度下前沿科学研究和尖端工程技术研发提供接近理想条件的实验平台,并与一批半导体、新材料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合作,助力国内半导体技术、传感技术、航天等尖端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责任编辑:宣传部外宣】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