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附属翔安医院心内心外团队首次应用ECMO技术成功救治一例重症心肌炎患者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1日 来源:附属翔安医院

近日,附属翔安医院成功实施了院内第一例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

12月3日,附属翔安医院心血管内科与心脏大血管外科合作团队为一位患者施行了ECMO治疗。该患者因重症心肌炎致心脏过度疲劳,循环极度不稳定,心率快,血压无法维持,频发室性心律失常,随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甚至猝死,是ECMO治疗的绝对适应症。经过108小时的ECMO治疗,患者心功能及不适症状明显改善,生命体征渐平稳,顺利撤离ECMO机器。经过数天的悉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患者为青年男性,因为“呼吸困难伴心悸一周”入院,心脏彩超提示:EF25%,心脏磁共振检测提示心肌水肿明显,心肌收缩功能重度减低。

心内科主任范长青介绍,患者被诊断为“急性重症心肌炎”,在给予“强心、利尿、扩管、营养心肌”等治疗后,心衰症状并没有明显改善,加之合并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症状,常规的药物治疗并不能缓解病情,应用升压药物也无法维持血压。

面对时刻变化的病情和危在旦夕的患者,治疗团队当机立断,决定连夜为患者进行治疗。经过充分的沟通病情,患者家属了解了ECMO治疗的大致流程及必要性,且愿意接受治疗。但患者为贵州来厦打工人员,经济条件较差,并且没有医保,负担不起昂贵的治疗费用。高达十余万元的治疗费用成为横亘在挽救患者生命面前的巨大阻碍。

时间就是生命,病情不容耽搁,范长青主任立即向院领导反映上述情况,执行院长张国君当即指示:治病救人为第一目标。得到指示后,治疗团队立即为患者实施了ECMO治疗。

ECMO是走出心脏手术室的体外循环技术,其原理就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患者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

心脏大血管外科负责人刘宗泓主任医师介绍,ECMO能够起到临时代替人的心肺功能的作用,使心肺得到充分休息,为心肺的自我恢复争取时间,对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院这例重症心肌炎的年轻患者治疗指征明确,适合ecmo的辅助治疗。

附属翔安医院开业初就引进了ECMO设备,刘宗泓主任医师不仅自身ECMO使用经验丰富,还专门安排刘健磊医师赴北京阜外医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系统学习,为顺利开展ECMO技术做了充分准备。决定为患者实施ECMO治疗后,我院成立了由范长青主任、刘宗泓主任为医疗组长,姜尧尧副护士长为护理组长的ECMO救治小组。

刘健磊医师更是从上机到撤机一直守在患者床旁,整整5天5夜没有离开病房,以便随时依据患者状态和化验,调整机器参数以及用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在ECMO救治小组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者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ECMO辅助力度亦逐渐下调。经过108小时的治疗,患者心脏得到了充分地休息,心功能逐渐恢复,生命体征平稳,顺利脱机,安全出院。

此例重症患者的成功救治,既体现了附属翔安医院心血管专科高水平的救治能力,同时,救贫困患者于危难之际更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医者仁心与人道主义精神。

(文/图 附属翔安医院心血管内科 心脏大血管外科)


【责任编辑:高晓东】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