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全国心梗急救日”,为广泛普及心血管健康知识,尤其是心脏急救技能,更好地保驾市民安全出行,19日上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和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启动针对我市4万名一线公共交通领域从业者的“安全行、始于心”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系列培训活动。
据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我国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的人数超过50万,其中90%发生在医院外,如果能在“黄金四分钟”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有很大的几率能够挽救生命。出租车、网约车、公交等车辆驾驶员在市民日常出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许多突发事件的第一目击者和救援参与者,他们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就能更好地保驾市民“安全”出行。
据介绍,我市仅公交、出租、轨道、客运四个公共交通行业就拥有一线司乘人员近4万人,日均服务乘客近300万人次。出席共建活动的厦门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书记、主任翁明鸿说:“公共交通是城市服务的文明之‘窗’、流动之‘窗’,我们有责任将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而一线从业人员掌握突发医疗事件急救技能,也是为乘客又提供了一层‘安全防护网’。”他表示,在全国心梗急救日到来之际,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携手厦心医院以党建为引领,开展共建活动,针对驾驶员开展心血管健康知识普及和急救技能培训,是首次将紧急医疗救护嵌入交通运输网,意义重大。
根据双方共建协议,厦心医院将针对市运输交通系统驾驶员开展一系列的急救技能培训和科普讲座,包括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AED(自动除颤仪)使用等。厦心院长王焱教授表示,目前我国院外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仅不到1%,更令人忧心的是,掌握急救技能的人口比例不到1%,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30%-90%。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心血管专科医院,厦心一直积极向公众普及推广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此次与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的共建,希望通过面向公共交通承担者的急救知识普及,发挥双方专业和覆盖面广的优势,持续推进护心战线前移,为市民营造健康温暖的出行服务,助力“爱心厦门,健康厦门”建设。
据悉,下一步除了针对驾驶员的急救培训,双方还将在厦心五缘院区及各交通枢纽站点开展针对市民的健康知识普及、专家义诊等活动。
【链接】
有胸痛,我要拨打120
为提高公众对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梗的规范化救治流程,中国医师协会携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将每年的11月20日定为“全国心梗救治日”。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主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气喘等,此外后背酸痛、牙痛、嗓子紧、肩颈疼痛等,都有可能是急性心梗的表现,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现阶段,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急剧上升,患病人数达3.30亿人,死亡率居现有疾病首位。其中心梗患者250万例,每年新发生约60万例,如未能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在30%以上。厦心健康管理中心曾做过一项调查,在100位因突发急性心梗而入院紧急手术抢救的患者中,问及病史,超过70%的患者要么压根没意识自己心脏有问题,提到最多的就是“这两年常规体检的心电图、B超都正常,怎么就突然得这么严重的心脏病呢?”,要么认为只是小毛病。因此,高危人群接受心脏专科体检,对于发现隐患是非常重要的,厦心健康管理中心负责人李琳琳提醒市民,“45岁以上男性,绝经后女性,或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有长期吸烟史,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心血管专科体检。”
秋冬季气温骤降,已经进入心梗高发期。李琳琳强调,牢记两个“120”,能挽救心梗患者的性命。一是“有胸痛,我要拨打120”,即胸痛是心梗发作的标志性症状,急性心梗发生后要立即拨打120;二是“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即急性心梗从发病到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据了解,厦心医院率先在福建省开通胸痛患者24小时救治绿色通道,去年6月整体迁址至五缘湾后,更发挥专科优势设立24小时“胸痛门诊”,进一步优化抢救流程,不断缩短患者抵达医院到开通血管的平均时间,搭建“救心高速路”。
(高树灼 刘云芳 赵婧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