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医生”在手术台上挥舞手臂,人类医生在一旁的操作台指挥。6月12日下午,这充满“科幻感”的一幕,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真实上演。这是闽西南首例机器人手术,耗时仅20多分钟便顺利切下肺癌肿块,出血量不到5毫升。
机器人手术系统集多项高科技手段于一体,在医学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代表着现代外科“塔尖”技术。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概念,手术时,外科医生不再亲自操作手术器械,而是在远离手术台的操作台上观察立体腔镜的手术画面进行操控,系统把医生所操作的技术和方法转化为数据信息,经过处理后传送给机械臂,机械臂再根据指令具体实施手术。
“简单来说,就是外科医生的手术思维和具体操作,由机器人来执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姜杰教授介绍,机器人的机械臂非常灵活,外科医生的手再灵巧也只有5个自由度,而机械臂有7个自由度,还能滤除人手抖动等细微误差。因此,机器人手术更安全、更彻底,堪称“精准微创手术”的典范,尤其在处理复杂高难度手术时具有独到优势。
不过,机器人手术并非万能,机械臂操作需要比较大的腔隙,平时胸腹腔镜能做的手术,机器人都有望涉足,但像眼部、颅脑、体表手术等并不适合。
机器人手术在全球发展迅速,目前已开展了80多万台手术。我国约有80余台机器人手术系统,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引进的为闽西南首台。
值得一提的是,从理论上讲,机器人可以实现远程手术。比如,医生在厦门的操作台上操控,机器人在泉州的手术室为患者手术。然而,实际运作中会受到信号滞后等因素的制约。这一技术壁垒一旦攻破,跨城甚至跨国远程手术将成为现实。
(来源于厦门日报 宣传部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黄伟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