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方广智,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福建省青年画院副院长。200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2015-2016年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骨干教师访问学者。
方广智在苏州园林写生创作
历史悠久的中国山水画,怎样让人眼前一亮?如何用水墨挥洒自我?方广智在画废了不知多少根毛笔,堆高了不知多少座废纸山后,在雪白宣纸上的乌云墨痕间,看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命。
笔下天地在心间 画中生命跃纸上
“他的山水画是一种信笔图画、天然游之的心灵境地,他画中闲适散落的山木树石,奇崛耸立的城市建筑,和带有半抽象性的山野清林都是他构建出的自我心境,都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学。”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如是称赞。在很多人眼中,方广智是画坛中的年轻翘楚。尊重古画的他,却不甘于停留在古画法的传统技巧层面,而是追求面向时代的艺术勾勒与着色。作为现代画家,他深知自己“生逢其时”:中华优秀传统山水画为他提供不竭的养分,西方美学又使他对色彩与水墨的想法越发成熟与现代。如何让传统山水画走向现代?如何让大众看得懂今日的山水画?成了他从学从教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方广智作品:《阳光如梦》,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绘画技法,方老师一直在与自己较劲,也在挑战中实现了突破。”他的学生这样形容他的努力。古人为师,求的是精进画功,掌握妙法,而非一味临摹;西人为友,寻的是新奇的美感以避审美的疲劳。方广智终日埋头在画笔、水墨与纸面之上,勾描之下,所见之景已然有了二次的生命;色彩之中,所思所感也有了别样的呈现。今日向古师请教,明日同西友密谈。遍学百家又触类旁通,他手中的笔集合了思想之大成,绘就出一个生机盎然的现代艺术世界。他的画作在其导师眼中,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诗意梦境。
先学做人 再做好画
“人品即画品,品高画自逸”,这是方广智从教育人秉持的理念。他非常重视学生的美育教育和道德培养。要学画,先做人。带领学生阅尽山河,磨练出他们能发现美的眼睛。以真为美,以善为美,以爱为美,深刻领会中国艺术美的内核。
艺术创作不易,艺术教学更难。“方老师的课堂既传授方法,更注重理念,我们不仅是学生,更像是他的孩子,为学做人都得到了他的悉心指点。”他的研究生赞誉方老师既画得出来,又讲得明白。方广智坚持绘画是作者天性与个性的自然流露,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激砺学生在画中发现自我,用一把把“钥匙”去打开一扇扇“门”。
“东方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可不能一叶障目,不去吸收西方艺术精华”,方广智鼓励学生要学贯中西。在《造型原理研究》课上,他先让学生学习东方的美学理论,再让他们走进博物馆“对话”文物,用速写表现古代文物,以水墨点染艺术内涵。他就像画卷上的“徐霞客”,领着学生阅尽纸上山河,用掌间画笔绘就水彩音符,叠出悠扬旋律,演奏线条与颜色的共舞乐章……
收藏生活的品味 书写人生的诗意
“方老师不仅是一位文艺青年,更是一位资深的收藏家。”对于方广智的收藏品,同学们如数家珍:字画、陶瓷、玉器、文房四宝……他热衷收藏“美”,更乐于分享“美”,一件件精美的器物不仅是学生们涂鸦写生的对象,也是师门会上的谈资。2020年,凝聚了方广智两年多心血的专著《红山文化玉器鉴赏》出版,该书从美学的角度,对史前红山文化玉器抽丝剥茧,通过器物造型研究其文化象征意义,延伸至对美的探索。此书出版后得到文博和收藏界同仁的认可与称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方广智还是个运动达人。每日晨起20多分钟的锻炼几十年如一日,这给他带来了良好的身体素质,也让他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生活、教学和创作中。
方广智始终牢记文艺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的使命,更在艺术实践中身体力行。艺术创作不是无源之水,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而艺术工作者的使命,是感受生活之美,讴歌时代之魂,这是艺术工作者职责和使命所在。
方广智在鼓浪屿写生教学
他经常带学生赴龙岩、武夷山、苏州等地写生,让学生用脚步丈量山的雄伟,用双手触碰水的灵动,用心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之美,徜徉在山水林田之中,他和学生的作品满是生活的诗意,闪烁着生命的律动感。2017年,方广智举办山水画作品汇报展,展出的60余件富有闽南人文特色和海洋文化的作品,既蕴含传统的笔墨风雅,也渲染现代的生活情调,都市的繁华与民居的宁静浑然天成。“若不是祖国的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文明昌盛,我个人又哪会有什么成果。”方广智说。
(学生记者 黄笑天 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