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明大量实用性强的高价值专利,曾获第十四届中国发明博览会金奖;他主持过福建省区域重大专项和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立项;他创办传孚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对接社会资本成功融资达亿元。
他是许水电,现厦门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自1985年进入厦门大学工作以来,许水电始终致力于机械传动关键核心基础零部件、高端装备、先进制造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他通过对自然界神奇的对数螺旋线的研究,采用颠覆传统的设计理念,发明了全球原创的智能摩擦技术与空气能动力总成,实现了相关领域颠覆性与革命性创新,发明成果得到国内行业专家和国家部委多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十载栉风沐雨,三十载砥砺前行,许水电于2018年被评为厦门市“双百计划”领军型创业人才,2019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2020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许水电(右一)作项目成果介绍)
一条神奇的曲线:对数螺旋线
“对数螺旋线向内延伸无限小,小至DNA,向外延伸无限大,大至宇宙星际,自然界的海螺是对数螺旋线,蜗牛的壳是对数螺旋线,蜘蛛网也是对数螺旋线,向日葵花盘的排列也是对数螺旋线,它是有一条有利于生命发展的神奇曲线。”许水电如是说。
许水电课题组透过对自然界神奇结构的探索,掌握蕴藏在自然界中奇妙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将对数螺旋线进行工程化应用,眼下已形成轴承式超越离合器、新型轴承、对数螺旋线齿廓齿轮、空气能发动机、风力发电及储能技术族群迸发的势头,应用领域广泛覆盖装备制造、交通运输、风力发电、航空航天等多个涉及国家战略,这一系列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对机械装备和新能源领域将产生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实现高端核心基础件的技术自主可控,解决国家关键技术“卡脖子”的诸多难题,助推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形成大型集团、龙头企业、优势产业地位企业共同牵引和带动的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差异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发挥了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对产业的引领作用,实现了我国基础研究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突显高校科技成果服务社会的功能。
坎坷创新路:三座“火焰山”
谈到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之难,许水电形象地说:“一个新产品从研究到市场化必须要经历三座火焰山。”第一座火焰山是改变人的认知,颠覆性技术改变传统规则的同时也颠覆着传统认知,需要花很多时间重新构建认知。“我们需要以坚定的毅力去否定原有的、颠覆前者的。在大胆假设、大胆试错的同时需要承受来自传统认知的惯性质疑、否认甚至嘲讽与打压。”第二座火焰山是开展中试,漫长的科研道路上除了需要解决资金和人才短缺等系统难题,还需要有产业支持开展工业化验证,企业都不愿意第一个“吃螃蟹”;第三座火焰山是利益链,颠覆性技术挑战的是行业利益链的障碍,这也是很难的。三十个年头的默默工作和艰难探索,许水电深刻感受所有科学家们创新过程的艰难,只有让科学免于狭隘,停止对传统的盲目信仰,才能让很多“不可能”变为“可能”,让科技成果转化造福社会。
三十余年科研路,许水电始终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等,将“政产学研资介用”联动,围绕七位一体的“北斗七星”开展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许水电课题组核心团队只有廖廖数人,他们高强度工作,打通技术链、资本链和产业链。为科研成果快速落地,眼下急需扩大团队建设,进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许水电认为,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围绕原创性技术二次研发、制定行业标准、发表高水平论文,培养一大批具有厦门大学特色的优秀硕博士研究生,提高学术和产业影响力,支持厦门大学“双一流”建设,在国家高新技术创新发展的导向下,依托“硬科技”部署传孚科技在科创板上市。
如今年逾半百的许水电,依旧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课题研究、公司运营、人才培养,这些重担都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为不耽误工作,他的手机几乎没有关机的时刻,都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复与指导。他笑道:“年轻的时候有一个宏愿,就是造一百家公司,一家公司转三天,一年就过去了。”他最初的想法是把项目给学生去做,他指导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公司,后来发现同学们毕业后的人生选择不同,很多人在毕业后会选择考研、出国或转行,很少有人会继续创业。许水电渐渐明白,将核心技术植入产业,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这种模式简单易行高效,可批量复制。
人活着就是要来改变世界
据大英科技博物馆统计了旧石器时代至今,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发明有1001项,中国占有30项,但是近500年来,中国没有一项。在当今的世界贸易中,大约有6100多种产品是近300年来发明的,也基本上看不到中国发明的名字,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世纪难题。这大大激励了许水电,许水电说,他小的时候就喜欢爱迪生,年轻时就怀揣着“人活着是要来改变世界”的想法。他喜欢钻研、热爱创新,基础件的研究投入大产出慢,在早期甚至毫无产出的各种压力下,团队成员纷纷离开,只剩下他一人,以坚强的毅力坚持下来,他在三十年来的漫漫科研路上认真做自己!
原始创新不是简单引进与逆向工程,它有极高的技术门槛,它是一场持久的消耗战,三十年来他从投入摩擦学的研究,理论体系突破,开展检测,进行工业化验证,直到现在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产学研体系,并且逐步投入应用,持续的资金投入,这在民营企业是罕见的。他说:“就像往一口井里填土,刚开始研究还不知道水有多么深,只知道往里面填土,一直填一直填,这一填就是三十年,很多人选择放弃,很多资本也是见到才投资,很少人会投未来。”经历了三十年的研发与积淀,功到自然成,许水电很喜欢一句话“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被人看出来。”他认为,只要一直去做,把基础做扎实,就一定会取得成绩。他回首三十年来的坚持,凭借顽强的毅力,走得非常艰辛,他总结出八个字:艰辛、坚信、责任、未来。
一条螺旋线,三座火焰山,是许水电践行科技创新的奋斗之路;饱满的工作激情,三十载的深耕,是许水电的价值创造之路;责任在心,担当在行,坚韧不拔的精神,默默奉献的职业情怀,是许水电深水静流的厚重与超越之路。
(文/校报学生记者 郑漫漫 图片/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