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老师】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记人文学院副教授李菁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4日 来源:

【人物名片】:李菁,江西人,1973年3月出生。1997年和2002年先后在厦门大学中文系、历史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和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隋唐五代文学方向的研究。主要成果有专著《解读运河--大运河与唐代社会深层关系之考察》,代表论文有《大运河--唐代饮茶之风的北渐之路》《试析杜甫〈盐井〉诗中的井盐价格》《论司空图晚年心态的内在冲突》《商贾形象变迁与中晚唐文人价值观的转变》《邺城之围与杜甫的邺城诗述论》等。

在厦门大学2019年“我最喜爱的十位老师”颁奖典礼上,人文学院中文系李菁凭借其独特深厚的个人魅力被评选为“我最喜爱的十位老师”之一。组委会的颁奖词这样写道:李菁老师“用优雅去面对日常,用诗心去面对苟且,用坚毅去面对苦难”。如颁奖词中所写,是李菁从容、儒雅、潇洒、充满力量的姿态,让她成为了课堂的掌控者,成为了学生心中“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神。

腹有诗书气自华

长期以来,李菁坚持带学生读古文古诗词的原文,在读原文的过程中给学生渗透其中涉及的文化常识。比如,讲《李娃传》的时候,用长安城地图的投影给学生讲荥阳生的线路图,以及李娃住的地方,举子住的地方,妙趣横生。课堂上引用古诗文原文李菁也是信手拈来,比如讲《霍小玉传》中小玉对李益说的一番话时声情并茂地背了出来,非常动人,学生们纷纷惊叹老师的敬业和博学。

作为中文系的一名老师,阅读始终是李菁生活的一部分,课堂上的“信手拈来”也是李菁对文学文本长期积累、深入研究的体现。她说:“古代文学是积累的过程,也是渗透的过程,无论你从事怎样的专业和工作,它都能给你力量,让你用优雅面对日常,用诗心面对苟且,用坚毅面对苦难。”李菁这样优雅浪漫而又坚毅包容的气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从日积月累中生长出文学情怀来。

一颗诗心化桃李

谈到自己印象深刻的课,李菁微微皱眉,“印象深刻的课都是没有上好的课。”在她眼里,分析作品太死板的课是没有上好的课;没有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的课是没有上好的课;今年不比去年好的课也是没有上好的课。“这些‘没上好的课’长期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不断改进的动力。”李菁在言语中透露出不断鞭策自己尽善尽美的教师本心。

在学生的眼中,李菁涵养深厚、学识丰沛,对待学生亲和认真、细致负责,是一位有魅力、有学问、有责任担当的好老师,也是许多学生努力进取的一面旗帜。“李菁老师给人震撼的地方,就在于她把诗词歌赋中那寥寥几个字的精髓点破时眼中透出赤诚的热爱。”这位擅于用诗词打动人心的老师,拥有一个浪漫的超能力——能发现学生心中被藏起的诗词之火,并用自己的知识与情怀来点燃、承载它们。“我的课堂,就是一根普通的火柴,我愿一如既往引领学生,在广阔的文学世界里增长智慧、陶冶性情。”李菁如是说。也许每一个向往诗词的文人,都会像李菁一样,希望诗词这把火,能够烧得更远、更旺、更繁荣。而她也会继续奋斗在教学与文学研究的第一线,让这把火燃烧得更加旺盛。

雅俗共赏启人智

作为厦门大学第三位走上百家讲坛的教师,李菁对红楼、清明佳节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她的身影四次出现在百家讲坛,在节目里讲述了《清明思故人》《大国清官:狄仁杰》等系列主题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反响热烈。

李菁说,分析文学作品是自己课堂的主要内容,而百家讲坛所呈现的分析、赏析方式却和大学课堂大有不同。百家讲坛作为一种大众传媒,要面对的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观众群体,应做到雅俗共赏,传播是最主要的目的;而在厦大校园里的讲台,面对的主要是教育背景大都类似的大学生,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启智是最主要的目的。区别很明显,但两者也并不对立。“百家讲坛的录制现场只有摄像机,没有听课的学生,”李菁说道,“第一次录像回来,看见台下一排排年轻的学生,我倍感亲切,觉得那一天的互动格外顺畅。”在无人的录制现场提升讲课水平,再应用到学校里充满人情味的课堂,李菁坦言,百家讲坛的经历对自己没有干扰,只有帮助。

李菁始终秉持着“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理念,用自己的知识与情怀来点燃同学们心中的诗词之火,用自己的经验历练从容地引导学生走好文学之路。她热忱满怀,用恒心与热爱编织研究理想;她辛勤耕耘,用诚心与诗心描绘育人蓝图。她就是学生们最喜爱的老师——李菁。

(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夏】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