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工作要求,在学院党委统一部署下,人文学院各党支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线上线下”共同开展支部组织生活,科学有序落实“三会一课”、“固定党日+”制度,确保疫情防控“不放松”,组织生活“不停顿”,教学科研“不停步”。
线上视频会议,组织生活“不打烊”
“平时党支部开会都要把手机收起来,现在开会是要把手机拿出来,挺有意思的”,党员在参加线上会议时说道。受疫情影响,学院各师生党支部采取线上视频会议,落实“三会一课”、“固定党日+”制度,把学习场地从“线下”挪到了“线上”。这一“收”一“拿”,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效果。
本科生第一党支部通过腾讯会议组织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与会党员同志积极发表学习心得,深化了对抗击疫情大政方针的认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抗疫措施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群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 从社会动员、组织到执行,展示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展现出了抗疫的‘中国力度’、‘中国速度’、‘中国温度’。治国安邦,以人为本,以民为先。”预备党员詹华清在支部学习中感慨道。
本科生第三党支部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全体党员对回信精神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讨论,纷纷表示要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党员张柏勋说:“这些90后党员是我的榜样,见贤思齐,我希望能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有志青年,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历史系硕士生第二党支部灵活采用线上方式先后学习了《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制度优势是我们必定战胜疫情的法宝》等文章,引发党员热议。支部党员徐萱说:“深刻领悟到了越是在艰难困苦和重大斗争的时候,越是能够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深刻道理和巨大优势。全国人民听从党的指挥,在疫情期间不出门,不串门,一次次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个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有了主心骨和向心力。”
历史系博士生党支部通过厦门党建e家平台组织召开“‘坚定信心,全力战疫’主题学习”会议,学习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19 天内连开三次会议直面疫情大考》《工作越吃劲越要毫不放松 习近平强调抓实抓细抓落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全面战胜疫情的科学指引》等文章。支部湖北籍党员柯丽玉同志说:“90后,00后们迅速成长起来,让大家看到了青年一代的勇敢和责任,也看到了国家未来的希望。……作为青年党员,更是要与国家人民肩并肩共克时艰。”
线上学习渠道的打造和高效利用,实现了党员之间“亲密”“即时”的“接触”,加强了党员同党组织之间的信息互动,使组织生活呈现出生命活力和时代气息。各党支部也通过线上方式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工作,哲学系教工党支部通过线上会议,确定1名教师为入党积极分子,各学生党支部推荐21名发展对象参加党校学习,确保发展党员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
线下志愿服务,疫情防控“冲在前”
学院师生党员在抗疫期间,冲锋在志愿服务“前线”,开展“固定党日+”活动。参与社区防疫、对接退休教师、捐款捐物……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的使命担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学院党委牵头负责金安社区厦大党员志愿服务的组织工作,认真落实好各项工作,截止目前,已有79人次我校教工党员志愿者参与金安社区防疫工作。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金安社区党委特发来感谢信,感谢我校教工党员参与金安社区防疫工作。
学院教工党员利用下班和周末时间,投身于社区防疫志愿活动。院办党支部朱艺楚老师,在近期工作忙碌的情况下,仍选择早上7:00的志愿服务时段,参加完社区志愿服务再赶来上班。学院辅导员,本科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周钧庭,从省外回厦自我隔离14天后,也第一时间参与社区志愿者。他说:“一场抗疫战,也是人民守护战。医护战线的许多党员都冒着生命危险去湖北一线支援,践行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词。作为没有专业技能的普通党员,尽一点绵薄之力,在社区服务身边的民众,是践行我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份内之事。”
学生党员也积极投身所在社区志愿服务,本科生第一党支部邹佳芸说:“我作为一个党员,能做的就是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和防护知识,自身采取好防护措施,然后协助小区发放物资,在各业主群里宣传党的政策和疫情防控知识,引导大家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挺身而出,是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义不容辞的事情。”
中文、历史、哲学三个系在职教工党支部主动担当,定点联系离退休教师,做好离退休教师的健康信息与生活状况摸底、防疫知识宣传、离退休教师慰问关怀等工作。中文系退休老师杨聪凤感动之余,特意撰文投稿《厦大老年报》,点赞中文系。她说“多数老师并非专职行政干部,而是有着和其他教师一样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但他们却把为退休教工服务视为己任,默默地做好每件事,不能不为他们点赞。”
学院师生党员还通过捐赠等形式,将温暖传递给疫情重灾区的人们。学院400多名师生党员100%参与捐款,许多师生还通过校外渠道捐献物资,齐献爱心。“2月26日晚,看到《学习强国》里有关中央政治局常委带头捐款的报道,我就做好了组织本支部党员捐款的准备,这是作为退休教工支部书记应尽的义务。”78岁的哲学系退休教工党支部书记王宗烘老师谈到支部党员积极捐款时说道。王宗烘老师作为党支部书记,不仅带头捐款,还组织支部党员积极捐款,对于不会使用微信的老师,他一一电话联系,与系行政秘书做好沟通,帮助老师办理。他说:“这次抗击新冠肺炎是一次没有硝烟的大战役。许多共产党员都冲到战斗的最前线,我们后方的退休教工党员应该为此做点实事。”
师生党员齐抗疫,教学科研“不停步”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院党委认真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加强防疫宣传,积极配合落实学校健康排查和上报工作,精准抓好责任落实。学院还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上级要求,及时修订工作预案,完成《人文学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预案(2020年3月18日修订版)》。在学院党委统一领导下,学院师生党员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过好线上组织生活,做到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不断强化党性锻炼、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上。
疫情期间,师生党员身在不同地点,心却始终牵在一起,劲都往一处使,让党员在防疫阻击战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保疫情防控“不放松”,组织生活“不停顿”,教学科研“不停步”。人文学院教师党员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做好线上教学科研工作,学院科研工作和网络教学顺利开展,反映良好。学院两位党员教授提交了国家社科基金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专项意向申报书。中文系教师党员景欣悦在《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课程中,设计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瘟疫叙述专题,以一些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例,如沈从文《泥涂》,迟子建《白雪乌鸦》,毕淑敏《花冠病毒》等,概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瘟疫题材小说的叙事特点、演变历程以及文化内涵等。中文系教师党员赵怿怡副教授,在《语言规划》课程中,特意设计安排了应急语言管理的问题,拟针对“疫情期间宣传语的语言规划问题”进行2次专题讨论。
此外,学院教师还积极申报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44份,大家利用线上资源充分交流,根据专家评审,不断修改完善书。我院教师还撰写相关调研报告,已被国家相关部门采纳。中文系教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主任苏新春教授、副主任杜晶晶在光明日报2020年3月19日第14版教育焦点栏目发表文章《线上教学:“摄像头+话筒”后的三种改变》。
疫情当前不放松。隔着屏幕的组织生活,让党员的防控、教育两不误,实现党员教育“由指尖到心间”。全院师生党员同心戮力、众志成城,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确保疫情防控“不放松”,组织生活“不停顿”,教学科研“不停步”!
(人文学院党委)
责任编辑:林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