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正文
化学反应会连锁 疫情防控须联防——化学化工学院疫情防控和实验安全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0日 来源:

近日伴随学生陆续返校,学院疫情防控工作正式迎来真刀真枪的实战检验。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途径,最大限度降低病毒传染风险,全面保障复学复课安全有序进行,化学化工学院疫情防控工作组、科研课题组、教工党支部、实验室安全工作组、教工安全员队伍、学生工作组、后勤保障组充分发挥联动机制作用开展联防联控,绝不过早摘下思想上的“口罩”,慎终如始时刻紧绷一根弦,对复学复课准备工作深入查缺补漏,上紧疫情防控“六把锁”,筑牢校园安全“六道防线”,做到两手抓,确保两不误。

第一把锁、第一道防线:科学防疫不拥挤。考虑到学院所辖实验楼、办公楼多而分散,5月8日起,学院在三个校区(思明校区、翔安校区、漳州校区)所辖楼栋出入口设置八处体温检测点,组织党支部分片包干、分区负责做好出入口的一线防控:要求进入实验楼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并自觉接受体温检测;对于体温≥37.3℃的人员,禁止进入实验楼内,及时登记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处置;在进出口和走廊通道,做到不滞留、不拥挤、不聚集,人与人之间保持1.5米间距,尽量避免排长队。

第二把锁、第二道防线:卫生消毒无死角。疫情暴发以来,学院物业保障人员坚持做好防疫消毒工作,对重点部位或场所(电梯、按钮、门把手、楼梯扶手、卫生间、封闭式走廊、垃圾分类桶等)每天上午和下午至少各进行1次防疫消毒,并对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置等一线作业人员与管理人员加强日常安全教育;学院实验室安全工作组要求返校学生进入实验室时,必须开展卫生大扫除,保持实验区域和研习区域的整洁有序,规范实验废弃物和其他垃圾分类处置,杜绝垃圾堆积现象。

第三把锁、第三道防线:错峰实验不密集。在新冠病毒横行之际,我院科研人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联合国内外优势科研力量,迅速开展科研攻关,主动投入到检测试剂、治疗药品、防疫物资等相关研发工作中。学院各科研课题组、实验室分批召回科研人员,返岗到校的在职教职工、自聘人员、博士后、研究生达1400余人。学院要求科研实验室由教工安全员协同课题负责人统筹安排,实行分批错峰实验;公共仪器平台则在管理人员的统一安排下有序使用,避免集中实验导致安全风险。原则上要求实验大楼内(包括实验区域和研习区域)人与人之间保持1.5米安全距离。

第四把锁、第四道防线:水电气药全巡检。学院在疫情防控期间紧抓实验室安全不放松,多次举行实验室消防安全演练活动,认真开展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严格要求在校师生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灵活运用“互联网+疫情防控”新模式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疫情防控期间,学院实验室安全工作组与教工安全员队伍对用水、用电、用气进行每日巡检;学生返校时,重点对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气体钢瓶、实验药品试剂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建立实验室药品目录、仪器设备清单。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对各类管制化学品严格执行双人双锁管理,规范保存。

第五把锁、第五道防线:安全管理网格化。学院目前共有333名在职教职工、212位退休教职工、182名自聘人员、93名博士后、24名物业人员、2613名学生(已返校838名),实行网格化联动式管理。例如,对分散在83个课题组或平台的182名自聘人员,采取“人盯人”战术,通过学院16个工会小组进行网格化管理,让每个自聘人员都能找到 “组织”。工会小组长每天督促组员健康打卡报告体温、行踪等相关信息。制定惩罚机制,对不按时报送健康信息的人员组织约谈,如多次警告后仍不遵守规定,学院将取消其进入各实验楼的门禁权限,并在学院网站安全监督台上进行通报批评。

第六把锁、第六道防线:值日应急同联防。持续抓实抓细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对物资储备、后勤保障、应急处置再检查再完善。确保3个校区13栋实验楼的实验室安全员培训到位,安排疫情防控应急值班,并要求各实验室内部同步做好值日安排,值守人员负责做好进入实验室人员信息登记、体温监测、实验室公共区域清洁消毒等工作,形成每日台账记录。如有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实验室负责人、教工安全员和辅导员。

(化学化工学院 黄木河 曹京柱)

责任编辑:曹熠婕

【责任编辑:】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