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和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厦门区域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5月31日上午,“厦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名师工作室建设交流暨‘青春向党 筑梦先锋’同主题集体备课展示活动”在厦门大学囊萤楼举行。
本次活动由厦门市教育局指导,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厦门市翔安区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等联合举办,石红梅名师工作室、王守琼名师工作室、郭贯群名师工作室、李圣德名师工作室、黄锦英名师工作室等联合承办。活动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来自厦门市近200位师生云上参会。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原宗丽教授主持活动。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有奎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地开设思政课。他表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积极与全市各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截至目前,学院已经与厦门一中、厦门二中、厦门六中、集美中学、华侨中学、演武小学、故宫小学等合作共建,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希望通过此次集体备课展示活动,助力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厦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更上新台阶。
在集体备课展示环节中,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黄佳佳、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教师薛燕秋、厦门二中教师郑少群、厦门市英才学校教师曾于洋、厦门市同安区大同第二中心小学教师陈拱汉分别以“让青春之光闪耀追梦征程”“尺素寄深情 寸心当逐梦——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春向党 筑梦先锋——以八上《劳动创造今天》为例”“五年级下册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为题,立足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教学实际进行了说课展示。来自五个名师工作室不同学段的授课教师潜心研究课程教材,不断探讨教学教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详细分析教情学情,授课案例丰富多彩,讲课过程精神饱满,打造出一堂堂精彩纷呈的思政课。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分别为黄佳佳、薛燕秋、郑少群、曾于洋、陈拱汉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厦门大学)负责人石红梅教授作专家点评。她表示,此次集体备课展示活动为推动厦门市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搭建交流平台,使大中小不同学段的老师在同一时空做到同课异构,真正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具体要求。对于思政课一体化的未来发展,她谈了几点感悟:一是思政课教师要厚植情怀,遵循规律,做好立德树人工作。二是思政课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从而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三是大中小学各学段应共同构建“思政教学共同体”,形成协同效应,释放育人合力。
李圣德从“思路、探路和出路”三个方面,结合厦门实际,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内容有效衔接、统整育人,着力探索区域内联动机制、队伍建设、教研科研、资源融合、成果推介等思政课一体化的厦门路径。对于如何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来自名师工作室的负责人李圣德老师和王守琼老师作了精彩的发言。李胜德从“思路、探路和出路”观点出发,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内容应有效衔接,并具备科学合理性。王守琼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方向应着重于理清学段课程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流畅课程体系的衔接,使整体思政课教学连续、持续、螺旋上升。其他工作室成员也各抒己见,现场进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
原宗丽进行总结。她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虽然承担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学,但都秉持着“思政人”相同的初心和使命。此次集体备课展示活动按下“启动键”,在未来,厦门大学将会继续发挥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统筹推进厦门市区域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分别为:张有奎、石红梅、李圣德、王守琼、原宗丽
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杰钦,石红梅名师工作室、王守琼名师工作室、郭贯群名师工作室、李圣德名师工作室、黄锦英名师工作室成员代表等近40人。
此次集体备课展示和名师工作室建设交流活动,既是关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交流学习的极好机会,也是推进思政课改革的创新举动,有助于进一步构建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格局。
厦门大学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未来将继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携手厦门市教科院以及大中小学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等,扎实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改革创新,努力使思政课成为大中小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质课程。
(文/王一帆、李斯倩 图/厦门二中苏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