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党的建设 >> 正文
【理论面对面】王艺明:面向经济主战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30日 来源: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大国经济,举世瞩目。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如何进一步发力?

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引领持续增强,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高水平开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韧性强、潜力足、活力旺,发展态势长期向好、更加巩固。近年来,我国更加注重资本、土地、劳动力、自然资源等要素的使用效率,各类经济活动从传统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融合,数字经济成为经济转型和经济效率提升的重要路径。在“双碳”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倒逼下,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和产业全过程的绿色发展水平及程度大幅提升,单位GDP能耗、碳排放、污染排放水平显著降低。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显著提升,特别是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不断完善,更好体现了“共享发展”。经济增长来源更为均衡,发展的安全性和抗风险能力得以强化。在当前阶段,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三个态势:一是已经成为普遍共识;二是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三是已经成为全面要求,从经济发展高质量拓展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

二、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如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首先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启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要加强创新领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合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塑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现代化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其次要强化政府支持引导。继续发挥政策引导激励作用,用足用好用活政策红利。再次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更多消费增长点。继续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不断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发展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充分发挥产业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特别是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的企业,要有中长期持续发展的行业目标和夯实行业基础的发展步骤,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理解“双碳”目标,切实防范“脱实向虚”倾向。

三、把创新作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我国科技创新的作用愈发凸显,创新已成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要矢志不渝提升基础研究水平,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必须更加注重体现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础研究,加大以财政资金为主的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支持和鼓励高校院所、企业积极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科技创新突破发展瓶颈。同时,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有目标、有侧重、精准化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科学攻关,要建大平台、组大团队、做大项目、出大成果,避免“闭门造车”。高校院所、政府、企业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强化与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的协同创新与合作攻关,形成长期稳定的协同关系。要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知识产权、数据资源等知识要素充分利用。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问题,弥补相关产业短板。同时,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集聚发展、集群发展。通过市场激励和政府激励制度政策,使“突破性创新”脱颖而出。解决好创新主体的持续创新动力,解决好创新群体与创新成果的产权关系,解决好激发人才活力问题,为全社会提供创新领域的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

四、立足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立足新发展阶段,未来应如何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局势多变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高质量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在当前阶段,首先要稳增长、稳就业以及扩大投资,要关注投资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带动成效,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要稳定各层级市场主体的预期与信心。同时,客观分析、清醒认识、有效应对国际经济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其中长期变化趋势;以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体系安全、关键性产业链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为前置约束,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快推动核心技术创新,构筑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看到 “危”中有“机”,比如海洋产业、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科学技术进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转向更高质量发展。

(王艺明,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往期文章】

1.【理论面对面】张艳涛:全面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含义和本质要求

/xmu/smu_news/info/1212/64928.htm

2.【理论面对面】石红梅: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

/xmu/smu_news/info/1212/65278.htm

3.【理论面对面】郭建鹏: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xmu/smu_news/info/1212/65808.htm

4.【理论面对面】朱宇: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xmu/smu_news/info/1212/66318.htm

5.【理论面对面】吴茜: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路径思考

/xmu/smu_news/info/1212/66498.htm

6.【理论面对面】杨松:中国化和时代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

/xmu/smu_news/info/1003/67018.htm

7.【理论面对面】林密: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

/xmu/smu_news/info/1012/68628.htm

8.【理论面对面】高艳杰:反对冷战思维,传播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和平理念

/xmu/smu_news/info/1212/67638.htm

9.【理论面对面】刘悦:文化自信是海纳百川人才观的源头活水

/xmu/smu_news/info/1003/68038.htm

10.【理论面对面】徐国冲、方立: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解读

/xmu/smu_news/info/1003/68248.htm

11.【理论面对面】刘子曦: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xmu/smu_news/info/1012/68618.htm

12.【理论面对面】张有奎、章翔:讲道理——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的关键

/xmu/smu_news/info/1212/69228.htm


【责任编辑:谢晨馨】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