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厦门大学校友总会秘书处收到一封来自北京黄同学的电子邮件,信中黄同学说他在北京四季青敬老院志愿者活动中遇到我校1953届校友——谢金鸾学姐,并介绍谢学姐祖籍福建莆田,1925年生,今年87岁高龄,阔别故乡近60年,一直想回故乡,想回母校走走,可惜身体不允许……希望我们能给学姐邮去一些母校的回忆……
校友总会秘书长郑冰冰老师得知此事,非常重视,随即组织秘书处工作人员查找谢学姐的学籍资料,并与黄同学取得联系,通过其进一步了解谢学姐相关信息。与此同时,朱校长也通过电子邮件得知了此事,十分重视,第一时间将信转交校友总会秘书处并作批示。
通过黄同学与谢学姐的几番沟通,校友总会秘书处逐步了解了谢学姐的基本情况:学姐1947年高中毕业,未能考上大学,随后与丈夫结婚,育有一子一女,解放后为了实现梦想,在家人不支持的情况下,于1950年,自学考取了厦门大学会计专业。由于生活艰苦,谢学姐仅靠在图书馆勤工俭学来维持学业。在那特殊的时代环境下,学姐响应国家号召,提前1年于1953年毕业,服从国家分配进入化工部,与其他专业的48位同学去北京建设首都,这一干就是33年,直到1986年退休……黄同学在邮件中多次提到学姐乐观、开明,年轻时对理想的坚持,对学习和工作的执着,以及每每提及厦大时的自豪,所有的这一切都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位工作人员。
随后,在郑秘书长的安排下,校友总会秘书处给谢学姐准备了一份小惊喜,托黄同学转交并捎去母校对学姐的问候。
近日,校友总会秘书处收到了黄同学的回信及照片,现摘录如下,与大家分享:
“来到四季青敬老院,远远就看到门球场上有老人在打门球,因为谢老太爱打门球,在老人中也最擅长,所以我想她一定在门球场。
看到谢老太正坐在场边休息,我便走过去和老人打招呼,并把包裹递给谢老太。谢老太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问我这是什么?我告诉她,这是从厦门大学寄来的包裹,厦门大学校友总会得知您的消息后十分重视,寄来包裹让我务必交给您,并转达对您的问候。
明白怎么回事后,老人高兴得不得了,紧紧握着我的手,一直感叹道:“毕业快60年了,都没有回过母校,也没能为母校做出贡献,没想到母校还记得我,想也不敢想竟然今天能收到来自母校的包裹,真的没有想到。”这时很多老人围过来,问怎么回事。谢老太既兴奋又高兴地告诉他们,这是自己母校寄来给她的。我想此刻作为厦大学子的她一定十分自豪。周围的老人说,快打开包裹看看,于是谢老太当着大伙儿的面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
打开包裹的那一刻,老人那种激动与高兴真的用言语无法形容,从照片上谢老太的笑容就能感受到。
谢老太每从包裹里拿出一样东西,都会像对宝贝似的先用一只手在上面摸一遍,彷佛这样能感受到千里之外母校的味道一般,然后一样样认真翻看。对这时的她来说这个包裹就像一个百宝箱,每拿出一样东西都充满着惊喜。
当谢老太拿出这封信,读出信封上“谢学姐”这三个字时,声音一度哽咽。我想此时此刻在她眼前浮现的一定是60多年前自己年轻时在厦大教室里读书的场景。然后谢老太拿出信,就像一个十分渴望读书的孩子,得到一本垂涎已久的书一样,饥渴地仔细阅读起来。身边的人顿时都安静了,似乎都不忍心打扰老人看这封来自母校的信。
之后谢老太就和大家说起她以前读书的事情,“自己小时候受父亲的影响热爱读书,结婚生了两个孩子后,不顾家里反对,自学考进厦大。当时生活艰苦,每天在图书馆勤工俭学来维持学业,一天发2毛钱的工资都已经很满足了……”
每当说到激动处,谢老太都会紧紧握住我的手,激动地说:“真的不知道怎么感谢你,让我87岁了还能收到母校寄来的东西,我真的太高兴了!”老人家有时还站起来握住我的手,就像小孩子高兴极了一样双脚蹦蹦跳跳,可想而知对于一个87岁高龄的老人来说,会有这样的表现是开心到一个什么地步了。
试想一个人突然收到一个意外的包裹,知道被人惦记着的感觉会有多好,更别说是来自阔别半个多世纪之久,自己年轻时曾经奋斗过的母校了。整个下午谢老太都在惊讶、兴奋、激动、高兴、自豪中度过,让在场的所有人看到了一个莘莘学子对母校的一片赤子之心,无不为之动容。
最后衷心地感谢厦门大学以及校友总会对此事的重视与支持,祝厦门大学明天更美好!”
这封信校友总会秘书处的人们看了一遍又一遍,用心感受每一句话,用心触摸每一幅照片,不禁热泪盈眶。这一个月来的不停查找、反复沟通等所有的付出都是那么值得!
我校一向重视校友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位校友,而这一切都与我校的文化传统,与校领导们对校友工作的重视、关心、支持密不可分。谢学姐的事情就突显了我校关心、爱护每一位校友的特有文化。希望每一位厦大人都关心、支持母校的校友工作。因为我们曾经、现在、将来都是一家人,永远都是厦门大学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都有那挥之不去的厦大情结——浓浓厦大情,深深校友爱!
(校友总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