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融交流,助力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数字乡村治理水平,8月中上旬,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跨越山海联合组建的“数字强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新疆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开展为期8天的实践调研。
做实调查研究,赋能农户增收
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服务民族地区数字乡村治理。实践队发挥学科特色与优势,围绕数字化治理背景下的民族地区农户增收路径开展研究,选取阜康市、呼图壁县、昌吉市、玛纳斯县等地区中8个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乡村,开展入户访问、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累计发放调查问卷1000余份。
走进村里,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瓜果、成群的牛羊和淳朴的村民。每到一个乡镇,实践队先与当地乡镇政府、农业农村局、网信办、村干部等相关负责同志围绕调研主题开展座谈,了解基本情况后与村干部混编为五组入户,考察民族地区农户的数字素养和数字乡村建设水平,询问农户的生产生活状况,详细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意见和建议,发放调查问卷。
在与村民的相处过程中,实践团队感受到了乡村的民生民情,更为全面、真切地感受到日新月异的乡村面貌和有条不紊的乡村数字化建设发展。一位六十多岁的哈萨克斯族老奶奶表示:“现在国家发展好了,村里管理跟上来了,宽带、有线电视、智能手机都方便了,希望我们这些老一辈人也能尽快学会这些‘高科技’产品。”
2022级硕士生方翼感叹道:“走进乡村,走到村民身边,深入了解村民生活和乡村振兴建设,在实地调研中提前融入社会,亲身体验国情、社情、民情。”回校后,实践队将对调查问卷进行编码和数据化处理,根据入户访问和座谈会情况,总结新疆数字乡村建设成果,提炼并推广典型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最终形成一份符合民族地区乡村数字化建设需求的调研报告。
追寻红色印记,汲取奋进力量
实践队先后参观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馆、新疆大学校史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红色收藏品背后的故事,进一步了解新疆、认识新疆,加深对新疆多元一体文化的认知,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视察,在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实践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参观了新疆大学校史馆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深入学习俞秀松、林基路等革命先烈为新疆大学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详细了解新疆大学历史沿革和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促进民族交往等情况。馆中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实物及文字如同鲜活的剧目,呈现出新疆大学的奋斗历程和红色基因。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新疆革命文物展让实践队师生重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新疆各族人民开辟发展道路的伟大历史,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新疆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馆之行,则是以现场教学的方式,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红色收藏品背后的故事,引领实践队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1级硕士生叶淼鑫表示,“红色文化在培根铸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代青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更需要发挥好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践行党的宗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推进闽疆交流,携手共谋发展
校党委副书记徐进功一行在走访慰问实践队期间,带领实践队师生与福建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新疆大学进行座谈交流。
9日上午,在与福建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如何加强校地合作、协调创新发展、赋能文化润疆展开了深入交流讨论。徐进功寄语“数字强疆”实践队,“围绕乡村振兴、数字赋能,形成一份有分量的报告,为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新疆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10日上午,在与新疆大学的座谈交流会上,两校师生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热烈交流讨论。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杜海林介绍了学院社会实践工作开展情况,并表示实践队坚持深入群众,真下乡、实入户,此次社会实践让同学们亲眼目睹了新疆繁荣稳定,人民生活幸福,让同学们更具家国情怀。经济学院2021级博士生、维吾尔族穆合塔尔·斯依提则在交流中分享了个人经历和实践收获,见证了党中央“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的战略部署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农村地区的具体实践。他表示,自己未来将回到家乡,以实际行动助力建设美好新疆。
本次实践活动已得到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福建日报、东南网、厦门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接下来,经济学院将继续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认真开展调查,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