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开放办学 >> 正文
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两周年纪实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5日 来源:

在黄墙红瓦的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校园的西北角,有一座壮观的六层大楼,在大楼的角落里有一个小小的部门,可能他们并不太引人注目,可能两间不大的办公室显得有点局促,可能在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是工作人员最少的单位,但两年间,从这狭小的空间中辐射出的中国文化的光芒却布满了整个圣地亚哥地区,朗朗的中文读书声却渗透到了许多美国中小学生的心田,中国文化的彩虹从这里连接起了大洋两岸,许多美国友人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许多中国参观者伸出了大拇指,只有两年就能做这么多事情,就能有这么大的发展,真是奇迹啊!创造这奇迹的就是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一个没有任何硬任务却担负着大使命的小单位。

破壳出土 应运而生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从2004年开始,中国开始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 “孔子学院”,帮助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进行文化交流,成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合作的桥梁。

孔子学院的发展开始为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SDSU)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所关注,这所学院创立于1897年,是圣地亚哥市最大最古老的大学,也是加利福尼亚州第五大大学。面向社会服务的领域非常广泛,而且San Diego接壤墨西哥,华人聚集,有着创办“孔子学院”有着天然的优势。

立即呼应的则是厦门大学,这是一所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大学,也是中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到2009年已在世界各国成立了七所“孔子学院”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再扩大、再发展正是他们的宗旨,于是在国家汉办的支持下,双方嫁接的一个崭新的“孔子学院”诞生了。

这个新生的婴儿,首先得到了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重视和支持,当即派出了具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和充满创业活力细胞的资深教授刘丽容担任院长,又在学校新建的大楼内辟出了专门的办公场所,同时在设备、资金、师资上均给予一定的倾斜。其次厦门大学也是全力以赴,由精通英语、创新意识强的陈裕秀教授出任中方院长,并在汉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上予以大力支持。同时刘丽容院长利用自己在圣地亚哥生活多年的优势,到洛杉矶中国领事馆主动沟通,到圣地亚哥市政府寻求帮助,很快轰轰烈烈的孔子学院便找到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目标。

艰苦创业 创新思路

要说孔子学院,到2009年,我国已在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82所,没什么希奇;要说办院宗旨也就简简单单12个字“支持汉语教学 推广中国文化”,按老路走也没什么问题。但圣大孔院却从中读出了非常深厚的内涵,在这个平台上开拓创新,做出了大文章、巧文章。

汉语是全世界最博大精深的语言之一,要在海外教授谈何容易,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要推广到文化背景迥异的美国将面临多么大的挑战,建院伊始,他们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走什么样的路,怎么让美国人接受中国文化。

孔子学院都建在大学里,主要教授和推广对象似乎应该是大学生,其他孔子学院也都是这么做的。如果按传统做法,主要任务做在大学里,孔院的工作应该难度不大。但刘丽容院长却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是的,大学生学中文固然重要,但语言的学习越早越好,文化推广更是需要从小潜移默化的熏陶,如果能将中文的学习和文化的推广前伸到中小学去,那效果将会大大不同。于是,刘院长确定了“从基础做起,从娃娃抓起”的思路。谁曾想,仅仅是一个思路的小小改变,却给自己的工作难度增加了不知多少倍。

万事开头难,最难的还是怎样激发中小学进行汉语教学的积极性。尤其是刚开始,很多美国人还认识不到中国文化的意义和其重要性,刘丽容院长就身先士卒,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每天奔波在各中小学之间,陈述中国文化之意义,解决创办汉语教育之难题,千方百计发展自己的孔子课堂。中方院长陈裕秀已年过花甲,又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有时为了找一个学校要转三四次车,还要再步行几十分钟,但依旧是马不停蹄,尽心尽责。就这样,一步一步推进,一个一个争取,不到一年时间,就在7所小学办起了孔子课堂。

提起那段时光,几位工作人员都记忆犹新。他们不分日间傍晚、不计假日周末,只要中小学有意向,他们都会立即赶到,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工作人员少,他们除自己加班加点外,还广招志愿者,分片包干,任务负责制,他们有一句口头禅就是:宁可碰了,别叫误了。可能他们跑的大量的是冤枉路,但现在的成果和价值就是在这不断的冤枉路中淘出来的,办起孔子课堂的这些学校的校长们现在都成了孔子学院的好朋友,同时他们也充分尝到了汉语教学的甜头。

巴纳得小学曾是一所生源不足,濒于倒闭的学校,成立孔子课堂后,从一年级就开设了汉语课,并创立了沉浸式汉语教学法,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现在已经成了加州的优秀学校。汉语课的成果激发了家长的积极性,应家长的要求他们又开办了家长汉语课,真正起到了推广中国文化的目的。

河景国际学院在全校六个年级全面开设汉语课,并以此项目从州政府和学区得到了项目经费,使办学条件大大改善。2010年夏季也在幼儿园开始汉语沉浸式教学。

现在,随着孔子课堂的拓展,效益的显现,许多中小学领导都主动找上门来,主动要求开办汉语课,仅2010年下半年递交申请的就有15所小学。孔子学院已从原来的“求别人”变成了“被人求”,这中间的转变又蕴涵他们的多少甘苦啊!

彰显特色 快速发展

孔子学院办在大学,大学生的各种活动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圣大孔子学院组织大学生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凸显自己的亮点和优势,谋求更快更好更稳的发展。

大学汉语教育是主阵地,他们尽其所能,积极推进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现有的汉语教育,成立了中国文化研究会,定期组织中国文化讲座,开展各类汉语项目的竞赛,汉办派来的两位教授还为圣地亚哥大学州立大学本科学生开设了《汉语基础》、《中文报刊选读》以及《商务汉语》等三门课程,总计九个学分。

除学校内部的汉语课外,还为满足群众需求,还在多个社区开设了成人汉语班。开起来只是上短短的几小时课,那背后的付出却是难为常人所知的。首先要确定场所,借用附近学校或社区的场地,前后协调工作有时要往返好几次;其次是教师选聘,这些课大都是教师义务劳动和自愿者业余付出,都要孔院人员去物色安排,反复商量,确定内容;另外是上课时间,到社区去讲课一般只能放在晚上,而教师的接送、学员的组织管理等工作都需要有人张罗,无疑这个重任只能是孔院的工作人员担任,所以常常是学员未到他先忙,课已结束还不停,至于说私车公用、私饭公吃那就更是家常便饭了。

许多大学生通过学习汉语,对中国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的要求,扩大推广传播中国文化的成果,孔院借鉴国内兄弟院校的经验,积极组织大学生到中国游学,为学员们走进中国、了解中国、体验中国文化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这个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机会,对于组织者来说可就是压力了,每次活动提早半年就要开始通知报名,而报名者又各人有各人的实际情况,时间不一,要求不一,能力不一,都需要组织者去解决,旅途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更是始料不及,都增加工作难度,但孔院的工作人员知道,要想干成一件事,就必须承受困难和痛苦,他们的付出,就是对学生的回报。虽然游学只是短短的三周,但对学员们来说受益却是终生的。所以他们做得无怨无悔,乐得其所。学员们在中国游历了名胜古迹,参加了各种活动后,回来都撰写了感受文章,他们将中国之行称之为“生命中的奇迹”、“人生的转折点”,有的学员甚至从此走上了研究中国文化的道路,有的学员萌发了到中国工作的念头。虽然只是区区几十人,但其带来的社会效应却是难以估量的,有了学生的感受,许多家长甚至亲戚朋友相见后都会大谈中国,表现出无限的仰慕。

2010年5月,受中国驻洛杉矶领馆委托,圣大孔院首次主办了“第九届汉语桥世界大中学生中文比赛洛杉矶领区预赛”。参赛人员年龄分布之广、人数之多都对人手不多的孔院提出的巨大挑战,但年轻的孔院勇敢地担负起了这一工作。那段时间孔院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每天电话不断,咨询的人流不断。孔院所有人员,包括全职、兼职员工及志愿者都以极大地热情投入了工作,加班加点是常事,吃饭睡觉成了奢望,直到将参赛选手送上了飞机,他们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圣大孔院推荐的选手非常出色,三位获奖本科生由洛杉矶领馆推荐,经汉办筛选,参加了2010年世界大学生汉语桥决赛,其中一位选手进入了半决赛。预赛中表现优秀的小学生选手们还应邀观摩了在重庆举行的少年汉语桥决赛,并在闭幕式上做了演出。这位选手还成了2011年中央电视套春节联欢晚会上年龄最小的外籍演员。

推广文化 生根开花

孔院的工作人员深深认识到:学院办在圣地亚哥,当然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更应该让当地的华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气息,给他们带来家乡的亲切感受。于是在各项活动中,他们始终注意依托地方平台,广泛借助社会各界资源来开展工作。

首先他们利用自己的地利优势,主动和洛杉矶领事馆和当地政府沟通,每当有重大活动的时候都请政府有关领导到场,提升其知名度,同时起到宣传自己,获得支持的作用。学院创办以来,每项重大活动都有多方领导出席,获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圣地亚哥世界日报》、《华美时报》、《圣华周报》、《多维时报》、《华人周末》、《圣地亚哥华文网》、《中国新闻网》、《世界新闻网》、《五洲四海网》以及《厦门大学学报》等报刊网站都都多次对圣大孔院的各种活动进行报道,一度时期小小的孔院成了当地舆论的热点。

孔子学院名声雀起,很多华人也把他看成了自己的娘家,经常来出谋划策,并给予无私的支持,而孔院也尽自己所能,联络华人,发挥华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中华文化的传播得更深更远。春节期间,他们利用自己的资源组织了中华武术、民乐吹奏等文艺节目,将丰富多彩的欢庆活动办到了社区;平时的节假日,他们将孔子学院的活动和宗旨做成展版,巡回展出;端午节来临,他们在美丽的海滨,组织了传统的社火划龙舟比赛,吸引了圣地亚哥的学生、志愿者以及群众;中秋佳节,他们组织孔子课堂的小演员,远赴洛杉矶,为南加州大学中秋联欢会添风加采,一曲歌伴舞《男儿当自强》迷倒了在场中外观众。

2009年10月,他们出席了第一届圣地亚哥亚洲文化节,和来自菲律宾、泰国、印度、南韩、柬埔寨、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缅甸、日本等国家的各民族朋友一起展示各国文化。不同肤色的参会群众对孔院情有独钟,在展区前排起长队,期盼着孔院的志愿者和来自中国的教授能为他们起一个中国名字,并要求教会自己读写;当一批聋哑朋友们得知自己中文名字蕴涵的意义时,纷纷要求领队用哑语为他们翻译,并在展台前拍照留念。2009年11月,他们协办了第七届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并应邀出席颁奖晚会。

他们的积极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0年七月,圣大孔子学院获社会各界超过万票的支持,荣获圣地亚哥亚裔传统学会主办的第七届亚裔传统奖,许多群众把他们称作“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中美友谊的彩虹”。2010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上,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孔子学院被评为30所优秀孔子学院之一。

作者简介:王志敏,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教授、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院长。曾在全国各期刊和出版社发表出版一百多篇论文、三部专著,由七十多部新闻作品获得全国和省部级奖励。有三项教学成果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10年秋季到2011年夏季在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参加了圣大孔院的多项工作,并为中文网站做编审。

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编辑

【责任编辑:】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