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物理化学家、教育家,我国现代电化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厦门大学原校长田昭武教授,于2024年10月1日22时50分在厦门安详辞世,享年98岁。
10月5日上午,田昭武院士告别会在厦门市集美区福泽园敬亲堂举行。福建省、厦门市有关单位领导,兄弟院校、科研院所领导和专家学者,厦门大学领导、离任领导及有关单位负责人、离退休老同志、师生代表,田昭武先生的亲属和生前亲朋好友、同事、学生等满怀崇敬与无尽哀思前来送别,沉痛悼念田昭武先生。厦门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荣代表学校在告别会上致悼词。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主持告别会。
敬亲堂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左右两侧题有“博学德昭,立科学风范,九秩泰斗永载史册;修业演武,融守正创新,一代大师长存千秋”大字。
张荣表示,田昭武先生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科学家,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育家,是高瞻远瞩、赤诚报国的战略家。他提倡并践行源头创新和学科交叉,勇闯我国电化学领域空白区,潜心研究、笔耕不辍、成果丰硕。他始终把教学作为本职,践行“教授坚守课堂一线教学”理念,展现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师者风范。他以科学家和教育家的睿智推动学校创新发展,把回报社会作为一生不懈的追求。田昭武先生的辞世是我国科技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更是厦门大学的重大损失。深切悼念田昭武先生,就是要从先生的言传身教和高尚品格中汲取力量,学习、继承、发扬先生的赤子之心、治学之道和大师之风,勠力谱写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崭新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先生最好的致敬和怀念。
兄弟单位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同事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孙世刚,学生代表、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叶思宇先后发言,共同追忆了田昭武先生光辉灿烂的一生和为国家作出的杰出贡献。家属代表、田昭武先生的儿子、中国科学院院士田中群深情地回顾了与父亲的点滴往事,讲述了父亲一生倡导、践行科学家精神与报国报校情怀的故事,表达了对父亲无尽的思念之情。
白花如雪,挽词如泣。随着哀乐声再次响起,大家缓步来到田昭武先生遗体前肃立,向田昭武先生遗体三鞠躬,向先生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福建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李兴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化学部主任张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所长谭蔚泓,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朱为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重点实验室主任侯保荣;厦门大学原党委书记王豪杰,厦门大学原校长朱崇实,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洪华生,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邓力平,厦门大学原党委书记吴宣恭,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郑兰荪,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谢素原,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郑南峰;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叶燊,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林长远,福建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陈式海,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宁,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子东,厦门市政协副主席黄世忠,厦门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潘世建,厦门市政协原副主席魏刚;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曹荣,天津大学常务副校长胡文平,天津师范大学校长巩金龙,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金能明,集美大学党委书记沈灿煌,集美大学原校长辜建德,集美大学原党委书记辜芳昭,集美大学原校长李清彪;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孙勇奎等现场参加告别会。
告别会结束后,在场人员及自发前来送别田昭武先生的社会各界人士,胸戴白花、手持白菊,依次上前向先生献花、鞠躬,作最后的告别。
田昭武先生住院期间,福建省、厦门市领导和厦门大学党政主要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兄弟单位同仁,多次前往医院和家中探望、慰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为救治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治丧期间,社会各界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向田昭武先生的辞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先生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石泰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全国政协副主席穆虹,以及党和国家原领导人朱镕基、温家宝、俞正声、李岚清、吴官正、王岐山、张高丽、王兆国、陈宗兴、王钦敏等同志敬献花圈、发来唁电,对田昭武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对亲属表示慰问。
通过前往医院看望、赴家中和学院吊唁、发来唁电唁函、敬献花圈等方式表示慰问的还有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陈小江,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于伟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党组书记裴金佳,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朝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侨联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万立骏,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祖翼,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洛林,以及马利怀、常进、刘忠范、罗东川、张彦、崔永辉、苗延红、林文斌、周联清、庄稼汉、林宝金、李德金、林瑞良、江尔雄、伍斌、杨国豪、魏克良、于吉红、张军、姜澜、杨贤金、张希、包信和、高松、杨振斌、钱旭红、张立群、朱之文、李静海、姚建年、鄢国森、洪永世、蔡望怀、陈修茂等;逾8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内外知名院士专家;我校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林祖赓等离任校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本立、赵玉芬、焦念志、韩家淮、戴民汉、林圣彩,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萨支唐,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宁邵;田昭武先生生前亲朋好友、同事和学生等。
敬献花圈、发来唁电唁函的单位有: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科技部、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共福建省委员会、中共甘肃省委员会、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福建省人民政府、政协福建省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共厦门市委员会、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厦门市人民政府、政协厦门市委员会、中共三明市委员会、三明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福建省委组织部(人才办)、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委统战部、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侨联、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院士专家交流协会、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中心、福建卢嘉锡科学教育基金会;厦门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委统战部、厦门市委教育工委、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侨联、厦门市总工会、厦门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福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华侨大学、集美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及所属院所、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海洋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杭州医学研究所、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国际科学家联合会、英国皇家化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等学会、机构;田昭武先生母校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厦门大学和厦门大学校友总会、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以及校内各部门、各学院、各研究院、各附属单位、各校友会。
治丧期间,共收到单位和个人的花圈761个,收到唁电唁函133份。
田昭武先生1927年6月28日生于福建福州,1945年保送至厦门大学化学系学习,1949年留校任教,1978年受聘为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获英国威尔士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96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国际电化学学会副主席、国家教委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理事长、福建省科协主席、厦门大学校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主任、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电化学》创刊主编、《Electrochimica Acta》副主编、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1991年,田昭武先生(左四)与同事在讨论化学学科前沿问题。
从教七十余年,田昭武先生勤学笃行、胸怀天下,为我国乃至国际电化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是中国现代电化学的奠基人之一,更是“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他成功研制并投产了我国第一台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等国产电化学仪器,提出的自催化电极过程、多孔电极理论、阻抗分析方法等成为中外教材授课内容,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应用方面做出许多开创性的工作。20世纪60年代,他研制出以锌-空气电池为代表的系列成果,解决了重大国防装备需求;80年代,前瞻布局并发展原位谱学电化学、扫描探针电化学、量子电化学等,锻造了厦门大学电化学学科领航能力;90年代,提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约束刻蚀剂层技术,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了微纳制造新方法。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以及省部级以上奖励近20项,2017年国际电化学学会设立了唯一以中国人命名的田昭武能源电化学奖。多年的科研创新形成了“原理、仪器方法和应用”三驾马车的科研理念,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95年,田昭武先生作为第四十六届国际电化学学会年会主席主持会议。
田昭武先生培养了7名博士后、39名博士、32名硕士,其中有5名成长为中外院士。他潜心研究、笔耕不辍,编著的《电化学研究方法》成为广大电化学学子的重要教材。他致力于实现中国电化学学科的“春满园”,自1977年起率先并多次举办全国性电化学培训班和研讨班,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电化学学科带头人和科研教学骨干;积极搭建电化学国际交流平台,1995年担任大会主席组织了第一次在我国举办的国际电化学学会年会,500多位国际学者参与盛会,对推动中国电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奠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捐资设立厦门大学“田昭武学科交叉奖”“清寒奖学金”等多个奖教奖学金。
1982年,时任厦门大学校长的田昭武先生与法国尼斯大学校长阿扎罗教授签署两校合作协议。
田昭武先生担任厦门大学校长期间,以科学家和教育家的睿智推动学校创新发展,提出一系列强校战略,先后整合设立了30多个院系和科研机构,包括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内首个新闻传播系等。他率先推行“三学期制”和“双学位制”,开启了新式“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研究生院试办院校,探索出厦门大学高水平有特色的发展路径。他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破格提拔优秀中青年教师,努力争取优秀学者来校工作,设立国内第一批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年轻教师队伍。他长期关注社会热点中的科学问题,大力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倡导绿色交通,力促“新能源汽车产业”列入国家“十二五”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2024年牵头撰写题为“推进‘光伏-储能-超充’一体化布局 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低碳化转型”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议》,积极向中央及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2015年,田昭武先生为化学化工学院新生作报告。
田昭武先生常说:“每个人的生命离不开社会的哺育和支持,尽量为社会贡献一己的力量是天经地义的。人生价值是一个分数值,取之于社会为分母,反馈于社会为分子。人人分数值高,社会就进步快,反之亦然。”先生一生奋斗求索、科研报国,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始终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为己任,坚持“立志、奋斗、创新、求实”的学术精神,不断把自身的人生价值分子做大,为社会贡献了一个极高的分数值,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宣传部 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