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下午,厦门大学2024年秋季学期工作布置会在科学艺术中心报告厅举行。
会上,校长张宗益围绕顶层设计、党的建设与思政工作、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条件保障等方面全面总结了今年上半年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行政工作,深入剖析了当前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并进一步立足学校事业发展现状和改革目标任务,系统部署了本学期各项重点工作。
张宗益指出,高等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的关键连结点和集中交汇处,一流大学是教育、科技、人才的最密切结合点。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新一轮科技革命态势,作为高等教育“国家队”的一员,厦门大学要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部署,充分认清学校发展现状,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改革意识,对标对表、系统谋划推进新形势下学校综合改革。
张宗益表示,扎实做好下半年学校各项工作,重点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加快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推动“十四五”规划实施见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高位谋划“十五五”规划。要从七个方面着手:一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入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完善大思政育人格局,加强党对统战和群团等工作的领导。二要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坚持“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强化招生宣传分省包干制成效考核,提高生源质量;优化“新设-升级-退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推动高水平教材建设;以AI赋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强基计划等引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强与头部企业合作,推动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三要深化学科建设机制改革,建设更多高峰学科,打造顶尖学科;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提高学科精度;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强化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建设;完善有利于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的评价体系探索,设立交叉学部、学科交叉中心。四要深化科研创新机制改革,增强“大问题”意识,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学研究;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加强有组织科研,提高科研创新能级;紧扣“四个面向”,加强与国家部委、头部企业、军工单位的合作,积极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增强科研后备力量,提高青年人才申请国家级项目的竞争力;推动产出高质量高水平成果,鼓励支持青年人才潜心著书立说。五要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落实人才引育目标责任制,构建以才引才的良性循环机制;提高人才项目申报质量,增强国家级人才储备;优化制度、文化、待遇、评价,增强人才引育留用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突出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导向,推动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六要深化开放办学机制改革,推进“国家部委合作工程”和“头部企业合作工程”;深入实施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能力提升计划;推进留学生倍增计划,扩大国际学历生规模,打造来华留学教育精品项目;加强与东南亚顶尖大学交流合作,提高对外交流合作层次。七要深化服务保障机制改革,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改进校园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条件。
张宗益强调,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尤为重要。学校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领航,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教育强国蓝图,凝聚起共同建设中国高等教育东南中心、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强大合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奋力谱写“强国建设,厦大何为”的崭新篇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领导,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两院院士;校党委委员、校纪委委员;在任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中央委员,省市主、副主委,统战团体全国委员,学校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负责人;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高层次人才代表;基层党建工作联络员;副处级以上干部;教工党支部书记;基层部门工会主席;离退休老同志代表;各单位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副书记,辅导员;附属医院、附属学校代表;校学生会主席、研究生会主席等参加会议。
(宣传部 文/王志鹏 图/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