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要闻 >> 正文
师者|韩振华:一生致力于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来源: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

“今年恰逢韩振华先生诞辰100周年,作为他的弟子,我们在此感怀他的学问与情怀。”在2021年一场纪念韩振华先生的讲座上,韩振华弟子、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庄国土深情回忆了与恩师的点滴往事,带领现场师生走进他的学术人生和南洋情怀。

(左起第二位为韩振华)

史学灯塔,育才造士

韩振华一生治学严谨勤勉,学贯中西,学术上力求推陈出新,从事历史学科研究有四十多个春秋,研究领域涉及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古代东南亚史、东南亚华侨史及南海诸岛史地研究等诸多方面,共撰有《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研究》《南海诸岛实地研究》《南海诸岛史地考证论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5部著作,论文150余篇,其学术观点富于创见,学术成果在所处领域具有极高的权威性,被学界喻为一盏照亮史学研究前行道路的不灭明灯。

韩振华在致力于史学研究的同时,对中外关系史学科人才的培养亦倾注了大量心血。自1980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韩振华共培育了6名博士研究生和12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庄国土、李金明、廖大珂、聂德宁、谢必震、喻常森、钱江、陈希育等,都已是中外关系史研究领域权威学者。

韩振华所在师门一向有平等商酌学术之美誉,与其导师岑仲勉教授反复商榷学问、不断改进学术成果的往事被传为一段佳话,“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师门遗风流传至今,鼓励弟子推陈出新、勇于质疑,多位中外关系史研究领域的骨干在如此环境中迅速成长。

不辞辛劳收集史料,“钉子精神”攀学术高峰

韩振华生活朴实,学术研究上一贯沉下心下苦功,“钉子”般的钻研精神为后来者树立光辉榜样。据韩振华挚友吴凤斌教授回忆,韩振华曾“走南闯北”四方收集史料,赴北京外出调查时,条件艰苦,睡过澡堂与车站,日日“泡”在档案馆内查资料,一头钻进卷帙浩繁的史料中找寻有价值的文献。寒冬腊月中曾奔赴辽宁搜寻满铁档案,不得不在破旧的庙宇过夜,当时身着的衣物单薄,寒风习习,条件不可谓不艰苦。在上海时,起早贪黑在徐家汇图书馆查阅外文书籍,一本本临摹,抄写数量达百余本之多。在广州调查时,废寝忘食查阅摘抄省府县地方志,紧抓每一寸时间,甚至连春节都未回家与家人团聚。与韩振华共事三十载之久的吴凤斌教授感叹道:“调查有走马观花,飞马采花,下马种花等,韩先生调查是真正钻下去,科研正是需要他这种钉子精神。”

(左起第一位为韩振华)

亲履详勘考察南海诸岛,史地考证厚植家国情怀

南海诸岛问题研究是关系国家领海主权归属的重大课题,韩振华深刻意识到,南海诸岛问题的研究对我国南海史地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韩振华一头埋进对南海的史地考证,以史实为根基,以西沙群岛和海南岛的实地调查资料为武器,在南海诸岛主权问题的外交斗争舞台上,发出了中国学者应有的声音。

韩振华高度重视史料的收集,力求凡有所考,皆有史实为支撑,在浩如烟海的中外文献资料中寻找支撑我国南海诸岛历史主权的证据,加以审慎辨析,整理出丰富详实的考证资料,有力地论证了我国对南海诸岛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对我国捍卫南海主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

不仅在史料收集上苦下功夫,为获得第一手资料,在1977年,韩振华不顾年近六旬的高龄,与当时南洋研究所林金枝教授和吴凤斌教授组成我国南海诸岛调查组,亲身奔赴西沙群岛和海南岛实地考察,不辞辛苦,事必躬亲,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谈起这次实地考察,韩振华不无感慨地说:“苦是苦,而且很费时间、很消耗体力,所得结果也未必都理想,但是经过调查,增加了感性认识,这是从古籍上、书本上得不到的。这种具体感受对我以后的研究有很大帮助。”其后共撰写了《西方史籍上的帕拉赛尔不是我国西沙群岛》(发表于1980年4月5日《光明日报》)和《驳越南所谓黄沙、长沙即我国西沙群岛》(发表于1980年8月1日《人民日报》)等文,有力驳斥了越南当局编造的谎言,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展现了崇高的家国情怀,外交部对韩振华的研究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为我国对外斗争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

【人物名片】

韩振华(1921-1993),生于福建厦门,原籍海南文昌。1946 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1947 年考入广州中山大学研究院,师从著名历史学家岑仲勉教授,其后在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自1950年起,先后在厦门大学历史系和南洋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讲师、副研究员、研究员、教授,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历史学组)成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中国东南亚研究会会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

【责任编辑:谢晨馨】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