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勋:一生跋涉 不负南强
常煊
半世坎坷 56岁重返讲台
常勋1924年5月出生在常州市,还是靠三姐的资助,读完高中并考取上海圣约翰大学。自大学三年级下学期起在美国合众社上海分社找了份兼职,半工半读坚持完成大学学业。常勋在上海公共租界就读高中时,日寇已占领了上海及中国大片国土,作为热血青年,常勋加入了三青团,秘密参与抗日活动,为此还蹲了日寇的监牢。
常勋在上海圣约翰大学经济系追随恩师赵绍鼎教授,打下了极坚实的会计与外语功底,并于1948年1月毕业于约大经济系,留校任助教直至1951年圣约翰大学解散。1952年被分配到山东财经学院任教,1953年高等院校调整时调到厦门大学,讲授《工业会计》,由于教学工作出色,1955年获评当时为数不多的讲师职称。
而后20多年因种种原因暂离讲台,期间还曾在厦门大学经济系资料室作专职英文翻译工作。直至1980年初常勋终于重返厦大讲台,彼时已56岁。
厚积薄发 开拓国际会计教研
常勋在厦大经济系资料室的四年时间博览群书,不但恢复荒疏了十八年的专业,还潜心研究了西方会计学发展的进程和规律,积累了大量的学术资料。
由于对外开放的迫切教学改革需求,常勋在1980年秋季学期重返讲台后就接受了编写《西方财务会计》《会计专业英语》两本急用教科书的任务,紧接着又接受了编写《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后扩编为《外商投资企业会计》)的任务,这些书先后出版和再版时都畅销不衰,一时,他在学术上的声望雀起,这三部教科书也是我国同类书刊中最早出版的版本。常勋在1983年晋升副教授,1986年晋升教授,1992年4月获“厦大南强奖”一等奖。
常勋早期在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会计》,内容较浅显,为了适应教学需要,又于2001年6月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另一部《国际会计》,不列入“三大难题”,只列入了 “金融工具会计”,全书的理论剖析也较深,此书成为以后国际会计教材的奠基之作。这两部《国际会计》连同《会计专业英语》,成为该期涉外会计领域的三大畅销书目。在每年再版时,《国际会计》的内容都有大量的更新和修订,成为该期书坛上修订周期最短的教材。这两部《国际会计》教材,都入选为“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会计学系列教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会计》荣获 “2007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的称号。
常勋在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营企业财务会计和西方财务会计接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国际会计的创新见解,他旗帜鲜明地指出:现代会计就是国际会计,国际会计协调化的进程迄今尚未完成,需要在研究比较会计模式的基础上探求国际协调化的途径。以上见解的相关论著在2004年汇集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会计创新及国际协调》一书中。
财政部自2006年正式发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并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直至所有类型企业全面执行的实施过程,印证了常勋对国际会计的创新见解。
两栖学者 创办会计师事务所
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恢复和发展,1988年10月,时年64岁的常勋出任厦门大学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直至1999年事务所脱钩改制。
通过执业注册会计师的实践,丰富了教学工作,学生普遍反映常勋的讲课内容生动,含有许多源自实际的真实案例,令人印象深刻;随着对中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投入,开拓了教研领域,1998年起常勋担任了第三、四两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中方专家咨询组组长,1999年国内会计事务所脱钩改制启动后,常勋承接了中注协相关调研课题,在此基础上常勋编著的《注册会计师业务研讨》(厦门大学会计学研究生系列教材,厦门大学出版社)、《会计师事务所经营管理问题》(国家会计学院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系列参考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中国注册会计师实务丛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相继出版发行。常勋还在退休返聘后亲自为厦大会计学硕士研究生讲授注册会计师相关课程。
厦门大学会计师事务所经过十年的发展,成为当时具有良好声誉、为数不多具备执行证券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为脱钩改制后的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打下了扎实的发展基础,同时也培养造就了人才,例如常勋的弟子,现任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院长黄世忠博士,现任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陈箭深博士,当时都被财政部聘为第三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中方专家咨询组成员。
良师益友 学生心目中的常老师
陈箭深博士在常勋追悼会上的致辞,表达了同学们的心声:常老师不仅是会计大家,功底深厚、著作等身,更是位学识渊博、英俊潇洒的教书巨匠。同学们想必还记得,常老师在讲台上风度翩翩、声音洪亮;理论与实务兼容,信息量超大。讲课时,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由点到面、不断延伸,为我们打开一个又一个的思想“链接”。他教导我们对问题要“看本质”,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培养我们注重“概念基础”、强调“专业逻辑”的良好习惯。
常老师刚正而又谦逊。当年社会上一度把诚信缺失、造假不断的矛头不公正地指向会计师时,老人家仗义执言,大声质问“诚信危机的根子到底在哪里”,澄清了种种误解,引起了广泛重视。而对被一同誉为厦大会计系“三面旗帜”的另两位大师——葛家澍教授和余绪缨教授,他十分谦虚地表示“比起他们二位,我的理论功底还不够”。
常老师平易近人、待人平等有礼,他虽尊为老师、长辈,但与他相处时,我们无拘无束、十分放松;对我们没大没小的玩笑,老人家也从不气恼。当他需要别人帮助时,他总是面带微笑地说“麻烦你”“谢谢你”,绝对不会颐指气使,即便对刚刚工作的小朋友也是如此。
常老师善良慈祥,乐于助人。尤其是对晚辈尽力提携、关爱有加。我的一位学生在毕业十多年后遇到我时,反复提到常老师在他工作初期不厌其烦地写信解答专业问题,帮助他在单位脱颖而出、迅速成长,敬佩与感谢之情,溢于言表。因求学、找工作、修改论文、解答难题而得到他帮助的晚辈、学生甚至他并不熟悉却慕名前来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一句话,常老师在我们学生的心目中是道德巨人,行为楷模,亦师亦友,好似亲人!
【人物名片】
常勋(1924.05.20—2017.01.09),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兼任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兼职教授,香港城市理工学院客座高级研究员,厦门华厦职业学院首任院长。曾任厦门大学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福建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顾问,并应财政部聘请,担任中国独立审计准则中方专家咨询组组长、中国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丛书编审委员会委员、国际会计准则中文翻译审核专家组成员等职。曾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福建省委副主委、民革厦门大学总支主委。
常勋是我国开拓国际会计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先驱者之一,我国资深注册会计师。著有《国际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四大难题》《外商投资企业会计》《会计专业英语》《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等,其中9部次曾获国家图书奖及华东地区和省、部级优秀成果奖。参与了Financial Reporting in Pacific Asia Region 一书“China”篇的编著工作。20世纪80至90年代,曾在几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论文,均具有一定影响,是我国首次出席国际会计教育会议(第六届)的五位专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