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厦门大学举行2023年新教工入职培训开班仪式,校长张宗益为新入职教职工讲授“校长第一课”。仪式由副校长江云宝主持。
张宗益为新入职教职工讲授题为《做“大先生”,育“大英才”,担“大使命”》的报告。张宗益从学校概况和教师身份两个维度,“何为厦大、厦大何为,何为师者、师者何为”四个方面向新教职工讲授了“校长第一课”。
“厦大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张宗益深情回顾了厦大建校102年来的发展历程。他表示,百余年来,厦门大学秉持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为国而立、希图报效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敢拼会赢的自强风骨,致知无央、止于至善的科学追求,博集东西、造福世界的开放胸襟,充爱无疆、衔环涌泉的感恩传承,都是厦门大学特有的精神文化传统。
“迈上新百年征程的厦门大学,迎来了成就梦想、教育强国的战略机遇期”,张宗益指出,面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学校在今年9月召开的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两步走”安排:第一步,到2035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第二步,到本世纪中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此,我们要以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紧迫感,深刻回答好“强国建设、厦大何为”的时代课题,要聚焦立德树人,打造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重要基地;要坚持人才强校,打造近悦远来活力迸发的重要人才中心;要优化学科布局,打造特色彰显交叉融合的学科高地;要强化创新驱动,打造服务需求和前沿探索并重的战略要地;要推动聚力融通,打造以共享共赢为基础的交流合作的南强阵地,不断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局面。
张宗益强调,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把优秀教师的品质提高到教育家精神的高度,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方面,全面完整地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他表示,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师者就是“大先生”。大先生之大,在于有“大师德”。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学生“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大先生之大,在于有“大学问”。要力戒浮躁、孜孜不倦,攀登知识高峰,切实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大先生之大,在于有“大智慧”。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从“统一培养模式”转变为“个性化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智慧。大先生之大,在于有“大格局”。要坚持“科研前沿探索”与“服务战略需求”相统一,积极投身重大科技攻关和理论创新,助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全面提升“从0到1”自主创新能力,把实现个人发展的“小逻辑”统一于服务国家发展的“大逻辑”。大先生之大,在于有“大视野”。要培养开放心态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力,更多地参与国际高水平科研合作,加快在前瞻性、战略性科技领域形成代表国家水平、国际同行认可、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的科技创新成果。
张宗益指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做好一名“大先生”的根本遵循。他对新入职教职工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只有发挥好教学和科研的各自优势、协同育人,才能更好地培养一流人才、成就卓越教师。二是坚持“个人”与“团队”相统一。应当正确认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将个人自主的学术探索与集体有组织的科研相统一,也要利用不同院系、学科、教师的深度合作和联合攻关,来解决单一学科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三是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统一。不仅要提升课程高阶性,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上增强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更要保有“仁爱之心”,全心全意投入到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本年度,学校人事部门对新教工入职培训做了优化与更新,聚焦立德树人、爱国爱校、政策解读、安全教育、身心健康、专业素养六大模块,为新入职教职工打造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体系,这将进一步帮助教职工全面认识高等教育的使命与任务,了解高等学校职业规范,掌握工作基本技能,熟悉厦大的历史文化和资源平台,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担当育人使命。
学校办公室、人才办/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等单位负责人参加。
(宣传部 文/毛敏倩 图/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