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Small methods》发表封面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23 浏览次数:

近日,我系张丹教授团队在硅光芯片及其集成技术领域再获突破,相关成果以 “Optical Amplification at 637 and 1067 nm Based on Organic Molecule AQ(PhDPA)2 and NdIII Complex Codoped Polymer Waveguides”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Small methods》上,并被选为当期封面文章(front cover, Wiley中国公众号MaterialsViews China对该学术成果做了亮点报道。

张丹教授团队与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许辉教授团队合作,构建了两种含有二苯基膦氧基团DBFDPOFDPO钕配合物:Nd(DBTTA)3(DBFDPO)Nd(DBTTA)3(FDPO),并将它们分别与热激发延迟荧光分子AQ(PhDPA)2共掺,通过有机配体与中心稀土钕离子的分子内能量传递、以及配体与AQ(PhDPA)2分子间的能量转移机制实现了离子与AQ(PhDPA)2分子的同步高效发光;同时,采用与CMOS兼容的半导体工艺制备了适合材料的倏逝波波导结合铝反射镜的器件,在一个价格低廉、低功率发光二极管(LED)泵浦下,实现了0.6 μm可见光和1.06 μm近红外光的同步光放大

这项研究是张丹教授团队继实现硅光芯片在0.6 μm单波长光损耗补偿(Adv. Opt. Mater, 10 (13), 2202005, 2022, Inside front cover)之后的又一重要突破,也是他们利用该技术获得1.31μm1.06μm双波长同步放大(Adv. Mater, 35(12)2209239, 2023, frontispiece)之后的又一次实践。张丹教授与许辉教授合作开展的这一系列工作,构建了区别于传统硅光放大理论与技术的学术新体系,他们充分发挥了有机发光材料在光子芯片及其集成领域的优势,将分子内能量传递理论与LED泵浦技术相结合,大大降低了光放大芯片的商用化成本,为推动有机光子器件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系2020级硕士生黄宇扬与黑龙江大学博士生满意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张丹教授和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许辉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厦门大学为该成果第一完成单位。这项工作获得了我系张保平教授、于大全教授,以及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谢国华教授的指导,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信息光子技术重点专项(2021YFB2800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8751706110702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22J01063)等项目资助。

Small methods》是德国Wiley出版社旗下的旗舰期刊,在纳米技术、物理化学及工程技术领域具有权威影响力,每年刊发学术论文250篇,JCR1区收录,影响因子为15.367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td.202201366

MaterialsViews China报道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aN3ndk9-74gZeK2sSPrpBg

厦大 张丹,黑大 许辉Small Methods:“一举两全”——利用蓝紫光LED泵浦实现双波长放大的聚合物光波导放大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