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报道>>正文
榜样力量|22年国奖获得者新闻传播学院赵梓涵:在“定向越野”中追风赶月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8日 08:37

她保持着专业第一的成绩

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拥有四段科研经历

顺利保研至清华大学

......

她是赵梓涵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019级传播学专业本科生

她将大学四年

比作一场定向越野

“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

在她坚定的脚步声中回响、传承


图片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图片

积淀与成长


图片


赵梓涵把她的大学经历形容为一场“定向越野”,因为这项运动要求参赛者兼具“长跑”的毅力和“尝试”的灵活性;而包罗万象的课堂、汗牛充栋的图书馆、丰富多元的学生组织就像是这项运动中的导航工具,引领着她奔向远方。


大一的时候,赵梓涵就加入了主持队。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主持“百部短视频献礼厦门大学100周年校庆”系列节目,拍摄的过程也是她深入了解厦门大学百年校史的过程。她感叹,原来在三家村的那些看似凌乱的倒伏的枯树是为了纪念抗击“莫兰蒂”台风而原貌留下的,见证着厦大从风雨中走来、以磨砺加身的故事;原来这所“最美大学”不仅仅美在风景,更美在无数先辈前人和衷共济、砥砺深耕的精神气质。她说:“我很荣幸能以出镜主持人的形式来为厦门大学庆生,在百年的节点上留下属于我的声音。

图片

赵梓涵担任《南强回响》校庆短视频主持人

赵梓涵也是学院辩论队的一员,在2019年的校新生辩论赛中拿到了“最佳辩手”荣誉。对于她而言,“辩论”开启了她作为“传播人”的口语表达之路,更重要的是带给她可迁移的思辨力以及更开放的理解力。辩论对于她的影响一直都在,例如保研面试时也不落下的“定义-标准-逻辑”思维和“拉战场”习惯;她还把辩论中的“复盘”惯例带到了日常学习中,完成每天的学习后会反思自己的时间分配,在第二天寻求改善、提高效率。

图片

赵梓涵在大二时担任辩论队领队(第二排左一)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赵梓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还加入了校“自强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和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研修班”(简称“研修班”),在实践中一步步成为德才兼备、坚持理想、勇于担当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今年暑假,她和思源计划的学员们一起来到潮汕开启了为期四天的本土企业调研之路,于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她还跟随“研修班”的成员们“重走嘉庚路”,回望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这些实践经历锻造着她,培养了她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图片

“研修班”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活动

(第三排左五)

图片

思源计划企业调研(右)


芳华待灼,逐梦星河

图片

坚持与挑战


图片

正如“定向越野”的途中不乏障碍与挑战,赵梓涵的大学四年也是在不断地克服障碍、迎接挑战中度过的。例如在参加数据新闻比赛时,她熬夜“啃下”了数据挖掘、数据处理和可视化等一系列硬技能,但参赛作品却因为网页崩溃而没有拿到任何奖项。她坦言过去的自己习惯用看似客观的分数、排名等指标来衡量自己的收获,但直到这“失败的一课”,她才从条条框框的外在评价标准中跳出来,认真地审视过程、追问自己的价值。虽然结果并不理想,但她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学会数据分析、搭建网页,并切实地感受到了数据的魅力,从而选择“数据传播”作为研究生的研究方向。

图片

赵梓涵获得的部分奖状和证书


赵梓涵的科研“长跑”则始于大二时的一篇期末论文。这篇倾注了她和同伴许多心血的论文得到了授课老师的认可,她们也因此有机会加入到老师的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中去。项目结束后,她主动联系老师,与老师再次合作撰写了2篇会议论文并在会议上进行汇报。到今天,她已经可以独当一面负责一个小型的科研项目。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她经历了许多磨炼,比如分析英文论文、自学CiteSpace软件和Python语言等。但她并不觉得学习的过程是辛苦的,尤其是她还能在参与会议时进一步学习到前沿的研究选题和方法,获得关于她未来研究方向的启发。

图片

赵梓涵参加“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论坛”并做汇报

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赵梓涵在自己闪闪发光的同时,也将正能量带给更多人。在厦门大学百年校庆的马拉松现场和纪念厦门大学新闻学部创建100周年的采访活动中都有她的身影。此外,她参与了学校红树林公益教育团队的线上辅导项目,分别对接了来自教育水平较为落后地区的孩子,连续一年的周末都化身为“小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语文、英语的世界;她也和思源计划的同学们一起参与了“一起云支教 共同迎冬奥”志愿服务项目,陪伴宁夏固原的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有运动、有阅读、有知识的充实寒假。她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成长至今有无数多云推动着我,而当我逐渐丰盈,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成为那个推动另一朵云的人。

图片

“一起云支教 共同迎冬奥”志愿活动

潜精研思,笃行不怠

图片

探索与规划


图片

当谈及大学生涯规划时,赵梓涵认为保研只是这场“定向越野”的“目标点位”之一,真正的“终点”是通过四年学习实践“成为你自己”。“本雅明认为传统的艺术品是不可复制的,这种独一无二才使原作拥有了一种神秘的‘灵光’,人们会聚精会神欣赏”,赵梓涵觉得每个人都需要在大学的种种经历中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不管是在保研面试时还是在其他时候,展示独属于自己的“灵光”,而避免沦为“机械复制的标准品”。

从意义非凡的校庆主持到废寝忘食的辩论经历,从广见研微的企业调研到撒播希望的云上支教,从本专业的公关大赛到跨学科的金融峰会,赵梓涵始终走在探索自我的路上。但过程中难免有过踟蹰不定,站在就业还是读研的十字路口,她选择切身参与到科研和实习中去。“纸上得来终觉浅”,她不断地构写蓝图,也一直在躬行收获。

确定读研的目标后,大三时的赵梓涵每天都在图书馆待到23点闭馆,不分周末、风雨无阻,甚至一度被朋友们笑称“住在图书馆”。当赵梓涵真正接到清华offer的那一天,站在图书馆门口,不禁感慨“努力的意义大概就是当幸运来临的时候,你觉得你值得。”经过漫长的准备,她觉得自己已经慢慢成为一个准研究生。她欣喜于来到新的“目标点位”,但她始终知道,“下一关”更值得期待

图片

赵梓涵收到的录取通知书


一路走来,赵梓涵说自己需要感谢和感恩的人和事有太多太多:比如带给她人文滋养的厦门大学,比如准备申请材料时全心全意帮助她的学院老师们,比如始终给予支持与爱的家人朋友们……她希望能带着这份感动坚定地跑下去,让自己的努力能够无愧于他们的付出与善意。同时,“厦门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校训里都包含了“自强不息”,这也是她写给未来的四字箴言。


从南方之强

到水木清华

新的出发

亦是新的起点

愿这位优秀的“越野家”

始终奔跑在

属于自己的路上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