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报道>>正文
【电影学院】课程思政育人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30日 15:56



电影学院课程思政育人工作纪实


电影学院积极弘扬“复合+前沿”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艺术+技术”的专业特色,聚焦“四个结合”。强调育人育心,推进课程思政,将思政育人贯穿教学与事业发展全过程。

学院加强师资团队党建思政教育,多次组织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党史、悟思想、聚共识,从党的百年奋斗光辉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学院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文化建设方面的论述,学习贯彻福建省委书记尹力在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彦调研厦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和影视动漫产业的指导意见,聚焦学院“十四五”发展方向,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充分发挥在影视教育、影视产业公共服务、影视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优势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与厦门、福州、平潭、泰宁等影视基地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积极打造中国影视教育发展新高地。

学院坚持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突出课堂育德,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探索实践育人之路,充分发挥厦门大学电影学院作为全国第一个“双一流”大学、综合性大学电影学院优势,将课程、实践、创作面向全校各学科开放,引导、组织各学科背景的学生参与戏剧、戏曲、电影作品的创作之中,并依托“中文有戏演出季”展演平台向全校开放,展示思政教育实践成果,加强思政宣传影响力。

电影学院打造“技艺+”新模式,将党团教育融于学科专业、学术研究、师生实践,支持教师开设课程思政、美育与通识教育一流课程,坚定师生理想信念。依托《影像工作坊》课程的开设与实践,学院师生参与红色电影修复实践。厦门大学-爱奇艺电影修复联合实验室先后修复完成《东方红》《小兵张嘎》《李双双》的4K48帧数字修复版,于吉林长春长影旧址博物馆(长影电影院)举行《东方红》首映式,于厦门大学科艺中心展映《小兵张嘎》,进一步提高学院音像文献、电影史料发掘、整理、保存、修复和研究工作的辐射力与影响力,发现历史、重温历史、保护历史,用技术助力艺术,用影像重建、传承和发扬红色记忆。学院有关工作引发热烈的社会反响,得到人民网、学习强国、厦门日报等权威媒体报道。

通过校史教育与艺术实践课程的开设,推进“党史+校史”育人实践,将校史资源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创排原创校史精品剧目《萨本栋在长汀》,以戏剧艺术形式追忆厦门大学卓越的长汀办学岁月,深情讲述以萨本栋校长为代表的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参与原创校史剧《遥望海天月》创排,着力展现王亚南校长孜孜不倦、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深刻探索做出的重要贡献,奉献厦门大学教育事业的动人事迹。两剧充分发挥戏剧艺术的育人功能,积极引导校园戏剧的创作方向,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综合素质、创新能力,进一步营造积极向上、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第四届福建省大学生戏剧节荣获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舞美奖、表演奖等多项荣誉。

此外,学院开展“惜影力:守护中国影像文献的考古队”“寻访英雄的小八路”等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走访厦门广播电视集团、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中心、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等地开展实践调研,并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双双斩获省赛金奖、成功晋级国赛;举办“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活动,学院团委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团委共建联学、联办微视频征集大赛,学院学子在学校主题征文活动摘得第一名、一等奖。学院积极组织党员编排生活情景剧、“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闽山闽水物华新”暑期社会实践情景剧,思政教育初见成效。

在艺术中传承党史校史精神,在技术中培育爱国爱校情怀。电影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着力发挥专业实践特色,扛起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的时代责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厦门大学新的百年征程贡献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