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报道>>正文
【法学院】润物无声,让思政之盐融入法治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30日 15:41


润物无声,让思政之盐融入法治人才培养

——厦门大学法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经验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一、深入领会文件精神,制定四个攻坚实施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进入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

法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学校的通知和部署,积极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再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习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及《陈宝生同志在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件精神,提高对国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这一举措的重要性的认识,了解国家对于在高校全面推行“课程思政”的布局与要求。

在深入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法学院提出开展四个“攻坚行动”的实施策略,即思路攻坚、师资攻坚、教法攻坚、机制攻坚。

开展“思路攻坚”行动,全面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强化教师教书育人主体责任,推动广大教师自觉地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有机结合。开展“师资攻坚”行动,要求所有任课教师不仅要在思想认识上形成全员育人的共识,也要在专业发展上具备有效育人的能力。开展“教法攻坚”行动,精心研究和把握思政嵌入和融入方式,注重问题设置、课堂互动、场景设置等,把育人有机融入教书之中。开展“机制攻坚”行动,认真总结“课程思政”成效、经验,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模式,形成符合“课程思政”建设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考评机制。

二、围绕指导思想,结合法学院特色制定建设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法学是政治属性突出、意识形态鲜明的学科。法学教育本身就是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塑造和完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培养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素养。法学院担负着培养法治人才和研究法治理论的重任,要求学院必须认真思考、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重大课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指导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用好课堂主渠道,努力提升学院服务依法治国战略的能力,培养一批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

法学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注重知识、能力与价值观“三位一体”,将课程思政“基因式”融入所有课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道”、都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特色鲜明、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让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重育人”的育人局面,全面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三、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按课程性质分类分步骤建设

法学院以专业课为主要依托,从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评价激励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统筹和系统谋划,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明确各类课程建设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一)课程体系和课堂建设

在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建设上,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挖掘专业课的思政教育元素,在专业课的讲授中充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怀、工匠精神、人格养成等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教师的课程教学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能够充分挖掘和运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1.修订培养方案

   在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上,更加注重国家意识、政治信念、法律道德等政治素养的培养。

注重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将“法律职业伦理”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认真组织安排课程教学,由校内和校外专家组成专业教学团队进行授课。授课中融入法律职业道德、中华传统美德等内容,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

新开“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作为专业核心课程。

2.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法治理论教学体系

法学院于2021年秋季学期面向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并将其纳入法学专业核心必修课。学院组建课程授课专班教师团队,组织授课教师集体备课,积极跟进教材,要求教师读原著,深研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精心设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效果。

3.修订课程大纲

教育部发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普通高等学校宪法学教学重点指南》等指南,为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入教材提供了指导,为宪法学教学重点指明了方向。相关专业基础课程修订课程大纲,在章节中融入思政元素、结合时事,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精神。

(二)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师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上,要求课程主讲教师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优良,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强,能够自觉地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法学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培训,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的通知》的安排,开设学院分会场,组织学院全体教师听讲,并作为教师培训内容,帮助教师做到全覆盖学习、开展原创性研究、抓好融入式教学。通过培训,帮助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充分挖掘和运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高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

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思政公共课程及选修课程的讲授,郭春镇教授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孙笑涵老师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课程等。在讲授过程中,有助于教师充分挖掘和运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

(三)“课程思政”“三步走”战略

法学院制定院级“课程思政”计划,按照“三步走”战略实现“课程思政”覆盖全院所有课程。

第一步,推动法理、法史、宪法与行政法、国际法4个教研室开设的所有必修课程参与“课程思政”计划,在2020年内完成。

第二步,推动诉讼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财税法5个教研室开设的所有必修课程参与“课程思政”计划,在2021年内完成。

第三步,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院、南海研究院所有课程都参与“课程思政”计划,实现全覆盖、无遗漏,在2022年内完成。

在建设院级“课程思政”项目的基础上,推荐优秀课程项目申报校级“课程思政”以及更高级别的课程项目,形成示范课程。带动全院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情,逐步实现“课程思政”在课程与教师上的全覆盖,使“课程思政”的教学思维渗透进每位教师日常的授课中。

序号

措施内容

时间

安排

预期阶段成果

1

推动法理、法史、宪法与行政法、国际法4个教研室开设的所有必修课程参与“课程思政”计划

2020年12月前

该4个教研室的学科通修课程参与院级“课程思政”计划,争取申报校级立项

2

推动诉讼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财税法5个教研室开设的所有必修课程参与“课程思政”计划

2021年12月前

该5个教研室的学科通修课程参与院级“课程思政”计划,争取申报校级立项

3

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院、南海研究院所有课程都参与“课程思政”计划,实现全覆盖、无遗漏

2022年12月前

所有常开的专业选修课程参与院级“课程思政”计划,争取申报校级立项

四、建立健全“课程思政”项目保障机制

组织保障。法学院建立专门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由法学院党委牵头,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第一责任人,负责监督课程思政建设落地情况及成效。并将课程思政建设列入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日程,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相关评估评价、评审评比的政治标准和重要指标,定期研究制约课程思政建设的突出问题并出台相应解决措施。

机制保障。通过教材管理、课程组建设、课堂质量管理等措施保障课程思政质量。严格教材管理制度,按照厦门大学教材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教材编写、审核和选用管理,坚持凡编必审、凡选必审,规范审核程序,严把政治关、学术关,促进教材质量提升。学院建立21个“课程组”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完善教师集体备课机制,健全教学帮扶机制。同时,为了让入选院级“课程思政”的课程产生更好的育人效果,立项后一年内,学院会加强课堂质量管理,开展学院教学督导听课和课程组成员听课活动;并建立公开课制度,组织入选课程开展一次公开课,交流课程建设经验,鼓励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建设全过程。

经费保障。为保证课程建设质量,学院将按照1万元/门标准给予“课程思政”立项建设经费,经费使用参照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经费使用标准。

五、结语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法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目前学院本科生必修课实现了“课程思政”比较全面的覆盖,也树立了一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但还存在选修课程申报“课程思政”动力不足、课程建设成效还有待提高、示范课数量仍有所不足等问题。学院将进一步推进“四个攻坚”策略,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让思政之盐彻底融入教学,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法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