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航空航天学院在院楼501会议室举办课程思政沙龙暨教学设计案例研讨会。院党委书记王康平、副院长兰维瑶、已建设与拟建设课程思政负责人以及学生代表参加活动,院党委副书记张晴主持活动。
兰维瑶首先向与会人员解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他阐述了“纲要”出台的背景和重要意义,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目标、主要思路,“纲要”在构建课程体系方面提出的要求,强调了学院应立足“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教育目标,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内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确保专业课课程思政“见效”。
《工程伦理》课程负责人祝青园教授以“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工程伦理教育”,“我们工程师为什么要接受工程伦理教育”、“工程为谁服务”为主要切入点展开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分享。他将“引入时事政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美的艺术、平凡的伟大、国家精神和意志、伟人精神等作为案例,并引导深入讨论和分析,以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标”作为其课程思政建设的技巧和方法,他在“工程与伦理”中嵌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工程中的风险、安全与责任”中讲述了典型人物,在“工程中的价值、利益与公正”中融入了“两弹一星”......课程思政之花在精彩讲授中悄然绽放。
《仪器科学与技术前沿》课程负责人郑高峰副教授以“电力系统中标幺值的‘基’与‘准’”的专业教学为例,引申出厦大与标幺值的渊源:萨本栋校长首先提出标幺值系统分析交流电机,综合整理写成的英文专著《交流电机基础》是第一本由中国科学家编写被外国人采用为教材的自然科学专著。萨校长长年运转不停的“1”生也正是其自身关于“‘标幺值’接近‘1’的电机效率高性能最好”之论述的最真实写照。爱国、责任、奉献的社会价值观跃然而出,厦大“四种精神”在课程思政中薪火相传。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基于学生已在低年级积累了相关思政内容,符合双闭环控制系统中内环快响应的特征,因此专业知识的教学环境中,内嵌入一个思政知识反馈闭环尤为重要。”课程负责人董一巍副教授娓娓道来,他从“思政知识调节器”与“思政知识感知”出发,引导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合理对待自然科学学科课程的学习。他在“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的讲述中引入了“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到“运筹学在现代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课程负责人邵桂芳副教授分享了她与王颖教授分别小班授课的《运筹学》课程,重点选择绪论作为切入点,秉承立德树人融入专业课程的初衷,潜移默化激发学生共鸣的建设思路。课程基于故事案例,让学生了解祖先们利用运筹学解决问题的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十多年来,课程充分利用课间黄金10分钟播放《人物》栏目有关钱学森先生的纪录片视频,自然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发扬老一辈科学家勤于思考、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罗德林教授介绍了《航空航天概论》课程主要从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史、航空发动机迫切需求、国家航天重大工程等三个方面引入思政元素。课程旁征博引了“C919民用大飞机,WS-10、WS-15大推力发动机,载人航天、嫦娥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天问一号......”等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引导学生认识航空航天事业“让国家在国际上有了立足之地,挺直了脊梁”。他认为课程思政须不断改进、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空天报国理想深深扎根,为培养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未来卓越接班人奉献力量。
在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中,教师间的相互研讨、学生代表的意见建议,思想的汇集和碰撞让智慧在交流中得到升华,参会教师对下一步的“课程思政如何教、讲授环节是否科学、学生是否有收获”了然于心。
最后,王康平进行点评和总结。他肯定了现阶段学院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果,相关课程已初步结合专业特点展现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作业任务、课堂活动、课外辅导等教学元素。他从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出发,结合自身经历和见闻,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指导,勉励各位教师要在挖掘特色内容上继续狠下功夫,进一步提炼课程思政的科学思路和专业方法,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航空航天学院 文/蔡鹏程 图/何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