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报道>>正文
【生命科学学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25日 14:45

生命科学学院积极响应厦门大学五个“同心圆”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工作布局,推动学科、专业、课程、教学项目、党支部建设等与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做法,充分发挥学科育德、学科育人功能。

学院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全面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增强学科课程的育人导向。学院牵头编写生物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总体规划,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贴切、自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寓价值导向于知识传授。重视教材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两个指南”思想,召开政策解读和工作布置会,进一步加强教材编写和选用审议力度。召开《细胞生物学》教材编研会,明确教材铸魂育人的根本原则,在充分吸收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全力保证教材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规范性、适宜性,着力打造精品教材,提升教材质量。学院预计于2023年完成5门教材的编修计划。

为准确认识生物学科蕴含的思政内涵,学院组织教学部、课程组多方研讨,深入探究专业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打造学科特色思政。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中,融入爱国主义、民族情怀、科学使命教育,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建立全球化背景下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世界。

通过深耕劳动教育沃土,构建“大思政”格局。为深刻聚焦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生命科学学院着力制定具有学科特色的“深耕计划”,以劳动教育课、实习实训课等课程教育为支点,以校内专职教师、校外兼职教师组成的劳育教师队伍为支撑,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八闽园”新农科实践基地、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三大基地为支持,以劳育-德育相融合、劳育-智育相融合、劳育-体育相融合、劳育-美育相融合的四个融合为支脉,构建劳动教育的思政育人体系。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创思政育人新局面。我院生物学系党支部发挥动植物等专业学科特色和优势,挖掘提炼课程内蕴含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伦理规范、科学和人文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多方协同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打破固化思维与传统模式,将课程思政搬到了支部共建与联学中,创新性地将学术研讨系列活动引入支部活动,坚持支部活动深入到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和学生班级,通过党建引领,立足支部特色和优势,将党建工作扎实融入育人实效和科研攻关,推动党建与教研有机融合。支部联合动植物学师生,定期举办“党建引领,思政育人-动植物学研究生论坛” 系列活动,迄今共成功举办14场,每场都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受到一致好评。通过共建联学的方式,将党建与学生主业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既让学生受到了思想政治的洗礼,又能精进自己的科研能力,积极响应了党中央对培养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新时代青年的殷切希望。

充分发挥学院党建标杆院系创建成果,全方位开发德育元素突出的特色课程,累计立项课程思政建设课程省级1门、校级6门。已组织《植物分类学》、《音乐开启的现代科学》、《癌症生物学》课程思政公开课,对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研究院携手优质课程共建和教学项目研究,新增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科生2门、研究生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组织学院新入职教师参加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已有7位教师获得结业证书。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学院将继续践行校院统筹、课程育人、示范辐射、立德树人、考核评价五个“同心圆”课程思政体系,持续探索厦大模式下生物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道路,通过扎实顶层设计“主心骨”、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抓好课程建设“主战场”、夯实课堂教学“主渠道”,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健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