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12月7日至8日,党校机关党委联合党支部和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院办党支部赴南平开展支部共建活动,探寻源远流长的闽北文化,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7日下午,党员们来到武夷山市兴田镇的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和闽越王城遗址参观。在博物馆,讲解员为大家细致讲解闽越王城和闽越族群的历史脉络。早在新石器至商周时期,闽族先民就已在福建地区从事渔猎农耕生产活动;战国中期,楚败越,越国部分王族臣民南迁入闽,与闽族相融,史称闽越;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册封无诸为闽越王,建立闽越国;秦汉两朝,闽越文化逐渐与中原文化趋于一致。
在闽越王城遗址,博物馆研究员林繁德老师为大家介绍了西水门的历史和考古发掘的过程、王城内的陶制排水管道和供暖管道、华夏第一井等,展现了闽越先民的建筑智慧和发达的物质文明。
通过学习,大家充分感受到了中华多民族交融交往交流的悠久历史,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8日上午,党员们来到浦城博物馆,跟随讲解员一起了解浦城文脉。浦城历史悠久,2005年在仙阳镇下洋村的猫耳山窑群,发现夏商窑炉9座,出土大量黑衣陶和印纹陶;同年发现浦城土墩墓群40多座墓葬,出土陶器、青铜器、玉器等,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土墩墓发展演变的轨迹。这两项发现分别获得2005年和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浦城于东汉建安初年建县,是福建省最早置县的五县之一;唐五代时期盛产青瓷,是福建唐五代青瓷窑址数量最多的县之一;宋代之后,崇文重教之风日炽,前后出了8位宰相、20位尚书、172名进士。
纵览浦城文脉,党员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更加自觉认识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8日下午,大家走进考古基地,来到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浦城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看望慰问在基地学习实践的师生。基地位于仙阳镇殿基村,这里的马道坪遗址规模宏大、堆积丰厚、底层明确,属于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2017年起,我院师生在此进行考古发掘,后于2021年建立起田野考古实践基地。在基地中,师生们将发掘的石器和碎陶片进行分类整理,并从大量碎片中还原陶器的本来面貌,未来我院师生将在此继续发掘整理,揭开埋藏地下的远古文明。
随后,大家实地走访考古现场,浦城博物馆研究员吴桂斌老师和熊仁寿老师为大家讲解马道坪遗址基本情况和考古发掘的注意事项。党员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尝试使用各类考古工具,亲身体验考古工作的艰辛。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学习结束后,党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实践教学活动,不仅是对闽北文化的深入探寻,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传承,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机关党委、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