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年度奖项共授予56名杰出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圣彩荣获202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生命科学奖)。
何梁何利基金是由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共同捐资设立,设“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宗旨是促进中国的科学与技术发展,奖励取得杰出成就和重大创新的科技工作者。29年来,共遴选奖励1582位杰出科技工作者,成为我国社会力量创设科技奖项的成功范例,为激发我国科技发展的活力、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获奖人简介】
林圣彩,厦门大学陈嘉庚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研究代谢稳态调控的机制,专注葡萄糖感知机制及其在健康与抗衰老中的意义。研究成果入选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次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2017,2022),曾获2022年度中国细胞学会杰出成就奖和2023年度全国创新争先奖。
近年来,林圣彩和他带领的团队在代谢稳态调控的分子机制、原理、生物学功能的研究领域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首先,阐明了细胞感应葡萄糖水平直接调控代谢的通路和分子机制。他们全景式解析了细胞的葡萄糖感知,及其偶联调控在代谢与寿命中起中枢作用的AMPK和mTORC1的激活机制,开创性地发现了“AMPK的溶酶体活化通路”,即卡路里限制感知通路。这些发现是意义重大的基础理论突破,既从根本上修正了“AMP是AMPK生理调控因子”的原有教科书理论,同时也诠释了营养物质在细胞活动中不仅具有结构性和能量性,而且具有信息性,被评价是该领域的“范式转换”。其次,发现并阐明了二甲双胍的靶点及其延缓衰老的机制。重要的是,他们揭示了该靶点通过“借道”之前团队所发现的葡萄糖感知通路起了其降糖、治疗脂肪肝、延长寿命等的生理作用,进一步证明了葡萄糖感知溶酶体通路的生理意义。这些新的原理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转化的价值,同时,他们基于AMPK溶酶体通路的时空调控理论,提出了系列代谢性疾病的新药创新靶点,该靶点药物aldometanib目前已取得阶段性重要突破。上述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Nature(《自然》)、Cell Metabolism(《细胞代谢》)和Nature Metabolism(《自然代谢》)等学术期刊上,两次获得中国生化学会“邹承鲁杰出研究论文奖”(2017,2022),2018年度Cell Metabolism(《自然代谢》)最佳论文。成果获2017年度“中国糖尿病十大研究”最具影响力研究奖,两度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2017,2022)。
(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