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平台
【融合发展】第十届两岸学子论坛历史分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4-07-15 浏览次数:77

7月8日下午,第十届两岸学子论坛历史分论坛在厦门大学克立楼8号厅顺利召开。本届历史分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央”大学等海峡两岸10余所高校的20余位青年学子与会。历史分论坛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与会青年学子围绕台湾历史从不同的视角展开了精彩的论文报告,与会老师给予了中肯的评议与指导。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黄俊凌首先代表台湾研究院对来自两岸的青年学子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宣读了会议议程。上半场由台湾“中央”大学助理教授陈家豪主持,下半场由黄俊凌副教授主持,此次论坛的研究领域覆盖面广,时间跨度长,涉及闽台两地民间信仰文化研究,清代时期的台湾开发研究、日据时期的殖民统治、抗日运动研究,台湾光复后台湾经济发展等众多研究方向。各位专家评委针对两岸青年学子的论文一一点评指导,师生之间互动良好。

上半场评议人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副教授陈思和“中央”大学助理教授陈家豪共同担任。陈思副教授在肯定两岸学子在论文选题新颖,史料发掘充分的基础上,对参会同学的论文给出了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如在进行家族史研究时需要关注清朝时期“移民”垦荒的整体大背景,对殖民医学概念的运用需要更详细考证等。陈家豪助理教授指出当前台湾史学界对于台湾史相关研究存在碎片化、脱离原乡等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的学生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着论题偏小,理论高度不够等问题,并表示参加了此次论坛,大陆学生的选题和论述方式给了他较多启示,未来会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与大陆学生的沟通交流,尤其是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深入原乡进行实地调研,增强对两岸文化共同点的深入理解。陈家豪助理教授同时表示未来两岸可以在资料收集方面互帮互助,加强沟通交流,尤其是青年学子应该多多参与两岸学术论坛,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增进互相理解。

  

下半场评议人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历史所副所长黄俊凌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历史所助理教授王玉国共同担任。王玉国助理教授指出此次两岸学子提交的论文都聚焦比较小的题目,进行了深入研究,史料丰富多元,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口述史的材料可以更加丰富,也可以更多的和前人的研究进行对话。黄俊凌副教授在充分肯定此次论坛中部分投稿论文的选题角度新颖,论证逻辑清晰的基础上,对部分论文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如应当增加档案史料的运用比重,对相关概念的厘清需要进一步深入等等问题。

  

据悉,本届两岸学子论坛历史所分论坛一等奖获得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洪思音,她的论文题目为《1920年台湾地方制度改革与内地延长主义的真意》。二等奖两名,一位是来自台湾“中央”大学历史所硕士研究生蔡昀霖,论文题目为《日据时期北投硫磺矿业之发展》,另一位是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历史所博士研究生邱中域,论文题目为《1950年代台湾的走私经济情况——以〈征信新闻〉为中心的讨论》。三等奖获得者三名,分别为台湾“中央”大学历史所硕士研究生徐宇沛,论文题目为《桃园南崁吕蕃谋家族的拓垦与发展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段悦,论文题目为《“争产”还是“争权”?——谭氏家庭家书中的两岸遗产继承纠纷案探析》;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姜良威,论文题目为《1920年代“台湾革命”的历史建构——以黄玉斋〈台湾革命史〉为中心》。

(撰稿:高艳琼;摄影:许含曦;编辑:杨延钧;复核:杨延钧;责编:杨昆福;编审:黄俊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