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与影视评论》|2024年第1期|目录|附文章PDF下载
发布时间:2024-12-15点击:[]次

 《戏剧与影视评论》2024年第1期.pdf


梅兰芳“旧曲新排”《狮吼记》探源

蔡欣欣
作者简介:蔡欣欣,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摘要
上承内廷供奉渊,下开北昆新路的“京朝派”代表人物梅兰芳,1918年“旧曲新排”《梳妆》《游春》《跪池》与《三怕》四出串演的《狮吼记》,具有刻画柳氏刚健婀娜的人物情性、挑选技艺精湛的名家搭档,保留演员“双扮”的梨园惯例,从人物与表演等面向设计柳氏服饰等演出特色。当时报刊评论与广告多将《三怕》称为《梦怕》,通过对明文人传奇、明戏曲选本、清宫与民间戏本与曲本的梳理考察,发现乾隆年间“连四出昆腔”《清内府四色抄本狮吼记传奇》的《季常梦怕》,以陈慥“叹怕入梦”与“出梦悟怕”为前后外框,包裹传奇《闹祠》戏文,经由伶官当差、教习传艺或外班承应在宫廷与民间传播展演,形成《梦怕》与《三怕》各两种演出或演唱版本。
关键词:梅兰芳;旧曲新排;狮吼记;四色本;《季常梦怕》

 1.蔡欣欣_梅兰芳“旧曲新排”《狮吼记》探源_pp.1-13.pdf


用古诗作剧
——从古诗剧看戏剧的本质与生成之道
孙惠柱
作者简介:孙惠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博导。
摘要
古诗剧是最新的教育示范剧,基于国人耳熟能详的古诗,可在普及性戏剧课上教大家演,也可作为少儿戏剧巡演。关键在于拓展古诗中隐含的叙事成分,编出含有至少两个鲜明角色、一定情节冲突的剧。古诗往往聚焦一个形象,必须配上搭档,一生二,二生三。历史上戏剧就是这样生成的,古诗剧能启发我们对戏剧的本质、生成产生新的认识,包括“元叙事剧”。古诗剧可以学布莱希特的教育剧,展现对社会议题的各种态度,刺激大家进行辩证的讨论。一生二,二生三这种“呈”先启后的创作方法,还可以用在编、导、演各阶段的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古诗剧 戏剧生成 元叙事剧 辩证剧 “呈”先启后

 2.孙惠柱_用古诗作剧——从古诗剧看戏剧的本质与生成之道_pp.14-28.pdf


论曹禺早期戏剧创作的诗性思维
王艺珍
作者简介:王艺珍,武汉大学戏剧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摘要
曹禺说他的剧作是一首诗。这里的不仅在于曹禺早期剧作所显现出来的浓厚的诗意氛围和抒情倾向,更重要的是曹禺是以纷复的情趣也即诗性的思维运思,而非以明确清晰的理念来营构戏剧世界。诗性思维是诉诸感官的感性体验和想象力而持续进行的一种非对象性的沉思或感悟。这种基于内知觉的诗性之思,本质上是海德格尔意义上的存在之思”,它提示的是生命在场状态的诸多可能性而非某种确定的界说。曹禺独特的创作思维使他早期的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意涵,也因此,曹禺早期的作品较其后期的作品更具有艺术自为的特性。曹禺早期剧作的成功,对于我们反思当代戏剧创作的得失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曹禺 诗性思维 存在之思 意象 氛围

 3.王艺珍_论曹禺早期戏剧创作的诗性思维_pp.29-39.pdf


留守与失位的悖论:
《村小的孩子》与当代中国城乡关系的省思
林震岚
作者简介:林震岚,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助理教授。
摘要
纪录片导演蒋能杰对留守儿童命运的持续关注和创作实践倾注了自己对当代中国城乡不均衡发展的反思。《村小的孩子》作为他最为重要的留守儿童纪录片,再现了城乡二元体制下留守儿童所面临的种种失位的困境。围绕着“撤点并校”浪潮下村小的拆除和重建,纪录片揭示了正是外界对于乡村和村小消失的未来预期,加速了二者的衰败,从而阻碍留守儿童与乡村建立更为有机且稳固的联系。正是物理上的留守和精神上的失位境遇造成这一问题性儿童困境的由来。在此之外,留守儿童与父母长久的分离也使之陷入分离的“前未来”,城市对农民工的拒斥则让后者建构替代性家园的梦想付之阙如。超克留守儿童无所留守困境的出路在于想象新的城乡关系。
关键词:留守儿童 《村小的孩子》 留守与失位 “前未来” 城乡关系

 4.林震岚_留守与失位的悖论_《村小的孩子》与当代中国城乡关系的省思_pp.40-50.pdf


“花叶之辩”:
1933年左翼电影批评的一个侧面
闫凯
作者简介:闫凯,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在读硕士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现代电影文学资料发掘、整理与资源库建设”(批准号:18ZDA262)阶段性成果。
摘要
洪深在1933年的复出之作《铁板红泪录》一经上映,便得到了毁誉参半的不同评价。因“红泪”多而“铁板”少,左翼电影批评界对其也不无指摘,并由此延伸出一场对电影的“花”(主题)与“叶”(趣味性)如何权衡的问题的辩论。这场辩论不仅揭示了左翼电影所面临的“趣味性”困境,也反映了左翼电影批评界对“新内容”与“新形式”的关系由“主次关系”到“相辅相成”的态度转向,体现了左翼电影批评内部的自我反思。
关键词:花与叶;左翼电影批评;《铁板红泪录》;洪深

 5.闫凯_“花叶之辩”_1933年左翼电影批评的一个侧面_pp.51-58.pdf


集体的赛博格进化
——当生成式AI进入数字劳动与视觉生产
杨歆迪
作者简介:杨歆迪,女,博士,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讲师。
摘要
生成式AI人机协同创作的流程范式展示出其在效率提升和范式书写上巨大的优越性,却也带来了新的人机磨合问题。AIGC参与社会分工的意义可能已然大于参与艺术创作的意义,并由此带来了关于后全球化时代数字劳动异化的新问题。人类主体不再是科学活动的中心,从而转向到了后人类主义的空间。AIGC给予人机协同创作的挑战深入到人类与机器语言的语法矛盾之中。在已知的赛博主体进化中,人机语言的交互生成已经成为现实。通过对于语言架构和生成流程的把握,普通用户的个性化尝试也成为多人协同合作的“中心化”权力集束。借用关于游戏模组创作者的论述可以用来解释在AI创作框架内进行创意生产的消费者们被剥削、被掠夺的事实,而大模型对于世界的数据化重构加剧了数字劳动的不平等。对于数字劳工而言,伴随AI的赛博格进化可以看作社会范式的人类增强,在人机协同工作的进程中多元化地消解专属于人类的知识生产方式。
关键词:生成式AI 赛博格 后人类 数字劳工

 6.杨歆迪_集体的赛博格进化——当生成式AI进入数字劳动与视觉生产_pp.59-68.pdf


艺术社会史的高度和难度:
T.J.克拉克与塞尚研究
沈语冰
本文原为T.J.克拉克2022年新书中译本《假如这些苹果会落下:塞尚与在场》(沈语冰译,广西美术出版社,2024年)所写的译后记的第一部分,现用有微改。
作者简介:沈语冰,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教授。
摘要

T.J.克拉克2022年的新书《假如这些苹果会落下:塞尚与在场》处理了一个萦绕在国际塞尚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在塞尚的内心深处藏着一种不安的感觉:一种萦绕在生动外表下的无家可归,一种潜藏在漂亮色彩背后的焦虑。一方面,克拉克成功地诠释了塞尚成就中这份独特的奇异和美丽;另一方面,由于方法论创新和文体的实验性质,此书也造成了阅读上的困难。本文着重探讨了取得这一成就的高度,以及造成它的难度的原因。

关键词:艺术社会史;现象学;T.J.克拉克;塞尚

 7.沈语冰_艺术社会史的高度和难度_T.J.克拉克与塞尚研究_pp.69-80.pdf


两种西方文论与两种西化(上篇)
代迅
作者简介:代迅,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方汉学中的中国山水美学思想研究”(项目号:23AZX014)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20世纪中西文论交汇的结果是产生了两种西方文论和两种西化。两种西方文论是指在西方的西语西方文论和在中国的汉译西方文论,两种西化是指中国文论在本土的西化和中国文论在西方的西化。以西方文论为主体的域外文论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被中国本土文论所改造。中国本土自身的强烈的现实需要,才是输入以西方文论为主的域外文论并将其本土化的内在动力。20世纪域外文论在中国的本土化,重点不仅在于西方文论在中国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出于中国的理论传统和现实需要而对西方文论进行的有机改写。20世纪中国文论的发展,就是在以西方文论为主的域外文论的映照和推动下,中国本土传统中的多元化因素在中心和边缘之间的交互运动。作为后发展的东方大国,20世纪中国文论新传统包含了中国古代文论传统所没有的中国文论现代性经验,不仅对于中国,而且对于世界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两种西方文论 两种西化 双向逆行 中国文论新传统 世界意义

 8.代迅_两种西方文论与两种西化(上篇)_pp.81-91.pdf


“二十世纪下半叶亚洲电影的多元景观国际会议”会议综述
苏 妹 袁铭泽
作者简介: 苏妹、 袁铭泽, 厦门大学电影学院2023 级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 本文系福建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的金鸡百花电影节研究”(项目编号:FJ2024C122)阶段性成果。
摘要
2023 年12 月18-22 日, 厦门大学举办“二十世纪下半叶亚洲电影的多元景观国际会议”,23 位来自海内外高校、 研究机构的资深专家学者及新锐青年学者齐聚一堂, 就20 世纪下半叶亚洲电影与亚洲社会的互动分享新观点和新视野。本次学术盛会, 不仅是对亚洲电影发展的历史梳理, 同时也在亚洲电影及电影背后的文化身份、 情感结构、 产业政策、 区域网络、 文化外交、 媒介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勘探了更多有启发性的学术问题, 对于拓宽亚洲电影研究的当代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亚洲电影; “文化冷战”; 区域网络; 情感结构; 媒介技术

 9.苏妹,袁铭泽_“二十世纪下半叶亚洲电影的多元景观国际会议”会议综述_pp.92-100.pdf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