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思政
【理论面对面】张晴: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自信守正开放中传承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4-02-02点击:[]次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在自信守正开放中传承创新发展

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 张晴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正是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重大实践,是对处于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的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在厦门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共51处提到“文化”,包括提出阐扬厦门大学“感恩、开放、创新、和谐”的文化特质,以一流生态涵育一流大学文化,努力形成“最新最完善之文化”等。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文化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易经》中写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由人民在推动历史前进中创造和发展。团结奋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源,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文化和历史有着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有着共同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人民在创造和书写历史的过程中持续守正创新,给予着文化传承发展源源不断的深厚积淀和创新动力。厦门大学坚持赓续百年文脉、构筑文化高地,用好学科专业优势,拓展文化根基、提炼文化精髓、促进文化创新、推动文化繁荣,形成百花齐放、美美与共的文化氛围,发挥大学文化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中华文化不断自我完善、自我突破,形成了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也成为唯一未曾中断、延绵至今的原生文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磨难中奋起、走向复兴的历程,正是中华文化焕发活力、走向复兴的历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炮响,毛泽东同志在《湘江评论》上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认为这个胜利必将普及于世界,我们应该起而仿效,从马克思列宁主义中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与中华文化彼此契合、双向奔赴。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矢志不渝奋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民观与中华文化的民本思想大有相通之处。随着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在中国传播到中国化,进而引领亿万人民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彻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此期间,执着理想、艰苦奋斗、敢闯新路的革命文化得以形成。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厦门大学,在党的旗帜引领下,与党同心同向同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烙下浓墨重彩的红色印记,养成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

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同时有着精神需求,为文化所塑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逐步融合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向心力,成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回溯百年征程,厦门大学师生始终与国家同命运、与民族共呼吸,弦歌不辍、代代赓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人民对文化需求高品质、个性化的特点更加明显,文化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高质量文化供给满足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注重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性探索和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四个自信”,是对“三个自信”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突破性地提出了“第二个结合”,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基于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得以丰富和发展。一流大学是文化传承创新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厦门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自觉肩负起文化兴国、文化强国的重要责任,积极服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国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既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模式、中国发展道路,更要着眼世界,让文化创新创造成果走出国门。厦门大学致力于建设中国高等教育东南中心,扎根厦门、立足东南、面向世界,成为与世界各国教育、科技、文化交流的窗口,持续弘扬中华文化自信开放包容的鲜明特质,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跨国界交流,积极创新突破中华文化传播的创新载体、形式和路径,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彰显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彰显厦大精神、厦大价值、厦大力量。

纵观中国电影发展史,电影作为文化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纪录着国家和人民的历史文化,与时代变迁、社会进步、人民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具有显著的人民性和文化传承发展价值,有着丰厚的传承发展、守正创新的土壤积淀和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文化影视产业,恰逢其时,大有可为。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将持续弘扬中华文化自信开放创新的鲜明特质,以电影作为艺术和技术载体,推进电影合作交流互鉴,为推动文化交流、密切情感纽带不断发挥价值、贡献力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