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邹至庄 随笔 正文

中国总消费与总投资比例近年为何下降?

2016-11-01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点击次数:

邹至庄:投资增加是私营企业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好现象,总消费则是由中国居民自由决定的,不必设法提高。

  近年来中国总消费与总投资的比例继续下降。本文将讨论比例下降的原因。一方面解释总投资快速增加的原因,另一方面讨论总消费是如何决定的,我们是否应当把它提高。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表1-3),在1978、1990、2000与2014年,消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占百分之62.1,63.3,63.7与51.4。固定资本形成分别占百分之38.2, 34.0,33.9 与45.9。(其余的百分比是净出口。)证明了总消费与总投资的比例从2000年到2014年大量的下降。

  第一,让我先解释总投资快速增加的原因。中国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生产的比例在近十多年来继续增加。根据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表13-1),在1998年,2008年与2010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分别为126111,507448 与698591亿元,其中国营企业分别占35571,46857与57013亿。国营企业的百分比便是0.282,0.0923与0.0816。或说从1998年到2010私营企业占工业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大量的增加。私营企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私营企业要增加利润,必要增加生产,用投资来扩大生产的规模,便大量增加了总投资。

  因为增加生产需要增加资本设备,而增加资本设备需要增加投资。这是我们对近年来中国总投资快速增加的解释。其实投资增加的速度远高于资本设备增加的速度。当生产增加时资本设备需要同时增加。假定资本设备等于100。当资本设备不变的时候,也需要投资约6%来维持它的数量。如果资本设备要从100增加到105,投资便要从6增加到6+5=11。投资增加的百分比远多于资本设备增加的百分比。这个理论在经济学被称为“加速原理。”资本设备的变动是速度。投资的变动是加速。

  第二,我们要讨论中国的总消费量是否太低。讨论的内容是根据80多年来经济学家研究的结果。在一个市场经济生活的居民应当有消费的自由。他们的消费量应当由他们自己决定。1936年凯恩斯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假定居民的消费量是由收入决定,但是当收入增加时消费量与收入的比例会降低。这理论是用来解释193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不景气,是因为总消费量增加不足以致生产过剩,失业人数过多。如果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是对的话,市场经济的GDP便不可能继续增加。1950年代我的老师米尔顿·弗里德曼倡议新的消费理论。说消费量与预期收入(或说正常收入)的比例是固定的,不会当正常收入增加时减少。因为创建这个理论弗里德曼在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30多年来我从事研究中国人民的消费行为。1985年8月在著名经济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发表一篇文章讨论中国的总生产是如何决定的。总生产分两部分,即消费与投资。该论文用计量方法估算了中国的消费函数与投资函数。消费函数是根据米尔顿·弗里德曼倡议的消费理论建立的。用中国统计年鉴从1952年开始的数据估算的结果,我发现这消费理论是对的。请注意数据的时代包括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时代。论文证明了经济学的理论可在中国应用。并且在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时代也可以应用。这篇文章的投资函数,是根据上面说的投资理论(包括“加速原理”) 建立的。估算的结果,这理论在中国实行计划经济时代和实行市场经济时代同样的适用。

  二十多年后来我想知道弗里德曼的消费理论和上面说明的总投资理论到近年是否在中国还适用。我在2011年Economics Letters 发表的论文,发现直到2009年这两个理论在中国还是适用。上面引用的书籍与文章证明中国人民的消费行为是合乎经济理论的。在中国市场经济生活的中国人民自己决定应当消费多少。自从1952年中国统计数字公报以来中国人民的消费量是正常的,是合理的。我们不用把它增加或降低。

  本文解释了中国总投资在近年来增加的原因。投资增加是一个好的现象。是中国私营企业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象。本文也说明中国总消费是由在中国市场经济活动的居民自由决定的。我们不必设法把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