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环生 >> 正文
福建日报:寻八闽红树路 守蓝碳生态情——厦门大学青年学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行走在八闽红树林间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点击数: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0月13日讯(记者 蒋丰蔓 通讯员 黄怡平)福建是我国红树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之一,也是我国红树林自然分布最北的省份和中国人工营造红树林历史最悠久的省份。

  今年7月至8月期间,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党委以党建引领带动专业特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组建以厦门大学首批“嘉庚精神·时代先锋”示范创建党支部“红树林党支部”为班底的社会实践团队,分别前往漳州、厦门、泉州、莆田、福州五地,开展“寻八闽红树路·守蓝碳生态情”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的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派郁郁葱葱,这里栖息着150多种鸟类、240多种水生动物和近400种水生物。这一切,都得益于生长于此的数百公顷红树林——哺育生物、防风固堤、净化海水。

  实践队员们深入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线,走进保护区的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细致记录区域内红树林的生长状况、鸟类的分布情况以及“退塘还湿”工程的实施情况。

  队员们学以致用,通过野外采样分析,获得了保护区红树林土壤、水质、植被覆盖率等生态数据,为深化红树林保护研究提供基础支撑。

  厦门大学还在这里建立了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福建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长期定位观测和教学实践工作。2019年8月,漳江口站与东山海洋站联合组建的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式获批国家野外观测站。

  “老师,红树林为什么不会被海水冲走呢?”实践队员们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巧妙融合视频展示、图文解说及亲手操作的趣味实验,为来自厦门槟郎中学、长沙市岳麓区第一小学等学校的中小学生们精心打造了一场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知识盛宴,播撒生态文明的绿色种子。

  一路上,实践队员们积极开展红树林保护的知识普及教育,强调红树林在防止海岸侵蚀、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在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和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队员们了解到闽江口湿地从濒危到重生的二十二年蹉跎历史,深刻感受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所带来的巨大效益。

  “院士实验林”“福建省最大人工重构红树林”“金砖碳中和林”等亮点项目,都诞生于厦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漫步其间,实践队成员亲眼看到多种底栖生物,形态各异的招潮蟹、活泼的跳跳鱼,还有白鹭等鸟类在此栖息,深切认识到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意义。


原载于11月13日福建日报,原文链接为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904/2915478.html?isShare=true&advColumnId=3904&linkV=173157881100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