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磊杰副教授做题为“从‘缅北问题’谈中缅新通道的战略意涵与现实挑战”学术讲座

2024年05月21日 14:43作者:

2024515日上午,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魏磊杰在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做了题为“从‘缅北问题’谈中缅新通道的战略意涵与现实挑战”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李丹教授主持。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厦大群贤视频号上同步直播。

缅北地区是中缅新通道的必经之地与重要枢纽,而这一地区长期以来多方力量盘根错节、民族矛盾突出、军事冲突频发,如何有效防止缅北问题负面效应的蔓延外溢、推进缅北地区的有效治理,成为影响中缅新通道有序推进与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面对当前缅甸局势再度生变,深入认识中缅新通道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积极探讨中缅双方未来合作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于助推中缅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中缅经济走廊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

讲座伊始,魏磊杰老师明确指出其聚焦的两大核心问题,即中缅新通道贯通后创造的机遇以及当前中缅新通道面临的挑战。中缅新通道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又是六大经济走廊之一。六大经济走廊建设的提出既是出于区域平衡发展的考量,又是基于推动国内相关省区与沿线国家开展深入合作的现实需求。结合这一宏观背景,魏磊杰老师聚焦地缘政治视角,深入探究中缅战略新通道这一研究议题。他指出,缅甸地理位置独特,南邻印度洋,是中国“两洋战略”的关键节点,同时还处于中印两大主要经济体之间,未来有可能成为中印之间的新路桥。目前中国的石油依赖进口,80%的进口石油需经马六甲海峡,中缅油气管道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除却油和气,中国也需要来自中东、非洲、澳大利亚以及环太平洋国家的铜矿、铁矿、稀土等矿石资源,同时也需要接触东南亚等出口市场,印度洋航道对中国政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油气管道面对该需求明显力有不逮,而实现铁路通车将能够极大缩减运输成本,泛亚铁路的宏伟构想也由此逐渐形成并逐步推进。

基于上述阐释,魏磊杰老师着重分析“‘泛亚铁路’规划究竟是出于何种战略考量”这一问题。他认为,一是缩小东部与西部的差距。借助“战略路桥”快捷抵达印度洋,促使我国成为“两面沿海”国家,将能够有效改善海岸与内陆之间的发展鸿沟。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西南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问题就在于民生问题,也就是扶贫问题。“泛亚铁路”的建设将有利于少数民族聚居地云南的开发,助力云南地区经济稳进提质,逐步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三是投射国际影响力。泛亚高铁经济圈一旦建成,将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进而帮助解决该地区约六亿人口的贫困问题,中国软实力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大幅提升。

接着,魏磊杰老师进一步阐述了当前中缅战略新通道建设所遇瓶颈。他认为,中缅战略新通道之所以迟迟难以落实,在内政维度上主要是由于缅甸军政府与“民地武”之间的长期冲突和矛盾;在外交维度上主要是由于军政府、“民地武”与中国政府间的复杂关系。厘清缅甸军政府与“民地武”的冲突与矛盾,需要深入认识缅甸的地理构造与历史构造。就民族分布而言,缅甸主体民族缅族居住在广大平原地区,生活相对优越,而缅甸少数民族则聚居在东西两侧的山区,条件艰苦。就历史构造而言,王朝时期缅甸的行政体制一直是一种松散的结构状态,没有真正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差异较大,且缺乏文化上的认同感。进一步,魏磊杰老师对比了中缅两国的民族建构过程,两国在主体民族的建构与“统合”策略上截然相反:中国秉持“齐其政不易其宜”的理念,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缅甸则坚持“大缅族主义”的民族观念,实行粗暴的民族同化政策,这也是缅甸长期处于分裂内战的根源所在。

缅北地区是缅甸境内多民族聚居地,也是直接影响中国战略布局的相关方。魏磊杰老师指出,近期缅北局势再度升温,需要着重探讨两个维度的问题。一是缅北“民地武”的历史渊源。缅北“民地武”前身是缅共武装,在失去外援后,缅共难以维持数量庞大的武装部队,转而寻求“以毒养军”,党内矛盾日渐加剧,之后通过兵变相继成立了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佤邦联合军、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以及克钦新民主军等武装力量,分别掌控掸邦、克钦邦等特区。二是缅北“电诈”的成因。缅北果敢同盟军内部于2009年发生第二次内讧,副总司令白所成对外联合缅军,对内联合内部豪强,形成“四大家族”,袭击果敢地区其他武装,“四大家族”继而成为果敢新主人,果敢地区由“以毒养军”转向“以诈养军”。

最后,魏磊杰老师根据上述中缅新通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聚焦多方对华态度及其内部关系,分析了中缅新通道未来发展动向。首先,当前,掸邦第二特区和掸邦第四特区对华友好,东北克钦邦克钦独立军表现抗拒,掸邦第一特区对华态度不稳定。其次,缅甸军政府与“民地武”之间的对立局面暂时难以破解。再次,缅甸军政府仍以“大国平衡”作为其战略选择,多边下注;缅甸民众受过去入侵经历以及佛教轮回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倡导的部分经济理念难以产生共鸣。由此可见,中缅战略性通道未来推进与发展在外交维度上面临多重阻碍。

讲座结束后,魏磊杰老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围绕“如果中缅新通道实现顺利贯通,缅甸内部再次发生武装冲突,中国应当如何保障通道稳定运行及沿线安全”“中国应当采取何种话语策略以促使缅甸政府与民众认识到缅甸所处的特殊战略位置”“未来中缅新通道贯通后一旦出现国际局势新变动,在国际法层面,中国能够采取何种策略维护我国利益”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李丹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了总结。她指出,魏磊杰老师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借助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详实的实地调研资料,以跨学科视角多方位呈现了中缅新通道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未来发展动向,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让我们在知识层面、理论层面、方法层面都收获颇丰。她还强调,缅甸是中国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连接中国和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枢纽,我国要加强同缅甸的沟通与协商,大力推动中缅两国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两国人民“心联通”,为中缅新通道建设发展夯基垒台。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2013 厦门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