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溥教授做题为“论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基于中国实践的经济史考察”学术讲座

2024年04月16日 15:54作者:

2024412日上午,厦门大学特聘教授李文溥应邀在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做了题为“论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基于中国实践的经济史考察”的学术讲座,报告了其与焦建华教授共同合作的研究成果。本场讲座由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武元教授主持。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厦大群贤视频号上同步直播。

1978年是中国从封闭半封闭转向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转折点,这一认识体现在国家领导人讲话以及中共中央有关决议和文件中,也成为学界的普遍共识。然而,近年来一些学者却对中国开放的时间源头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中国开放源头可向前追溯到1972年中美签署《上海公报》、1949年建国伊始、甚至是西汉时期。为解决这一理论争论,李文溥教授详细梳理了1949年至今中国外贸领域独立市场主体消灭到再造的经济史进程,从经济史角度为“1978年是中国对外开放起点”这一事实添上新的证据,也证实了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的共生共存关系。

李文溥教授指出,中国的对外开放始于何时,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何谓对外开放的理论问题。始于1949年或1972年意味着对外开放可以是计划经济的一个选择,对外开放和计划经济体制可以兼容,如果认为中国对外开放始于西汉,则意味着对外开放是一个相容于任何经济体制的概念。李教授认为出现这一争论的原因是学者将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两个概念混淆和将对外开放概念泛化导致的。李文溥教授认为,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初衷是解决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核心内容是经济层面的,因此对对外开放的理解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更契合。

随后,李文溥教授对上述三个观点进行辨析。首先,1972年中美签署《上海公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方式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1972年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对外开放。而认为对外开放始于1949年,甚至是西汉的观点,是认为中国始终与外界存在经贸交流,但是,这只能算是对外经贸往来,上升不到具有基本国策地位的对外开放。从经济学角度讲,实行任何体制的经济体都存在着与外界物质交换的需要,但是,这并不意味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一国市场经济关系在对外经贸领域的延伸,是一国为保障独立市场主体平等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而作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对外开放真正成形的关键是经济体存在大量独立的市场主体,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就是培育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独立市场主体的过程,其阶段性结果就是多元独立市场主体的形成,其深化则是国内与国际市场竞争制度安排的趋同。它们自主地在国内外市场竞争经营,追逐最大限度的价值增值。从这一意义来看,可以认定中国对外开放始于1978年。

接着,李文溥教授回顾19491978年、1978年至今两段新中国发展史,对“中国对外开放是始于1978年”这一论断进行了实证分析。他指出,19491978年,是中国为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从贸易统制走向封闭经济阶段,三大改造消灭了独立自主市场主体,为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创造了所有制基础。虽然对外贸易由于对外物质交换的需要而依旧存在,但是全部对外贸易均由国营公司垄断,从而切断了国内经济单位与国外直接经济联系,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及盈亏不产生任何影响。闭关锁国的计划经济导致了中国经济发展大幅度地落后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十年动乱更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1978年至今,中国从封闭经济走向对外开放,这一巨变具体反映在思想观念、市场主体和开放领域与重点三个纬度。在思想观念上,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左倾”思想的束缚,决策层的思维转变为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创造了条件,中国开始拥抱国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在市场主体上,中国通过建立特区搞试点、吸引外资激活“鲶鱼效应”、打破国有企业对外贸易垄断权,开始再造多元独立的市场主体,经过多年努力,在对外经贸领域逐步形成了多元独立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格局;在开放领域与重点上,中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开放水平持续提高,目前对外开放的重点正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最后,李文溥教授进行了总结。他指出,通过简略梳理中国1949年至今的对外经济关系史,发现1978年之前与1978年之后,确实存在着明显而且巨大的不同。它只能概括为封闭自守与对外开放。两者的标志性区别是:前一阶段,以使用价值交换为目的,并不重视价值增值,不存在多元独立市场主体的自主对外经贸行为;而后者,是多元独立市场主体自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以优化资源配置,以价值增值为目标。1978年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再造多元独立市场主体的历史进程,也是我国市场经济起步、发展与不断完善的过程与体现。

讲座结束后,李文溥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围绕“如何理解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的联系?”“面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性质的污蔑,中国如何通过市场经济实践进行回击?”“国有经济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未来深化改革开放新阶段,中国应如何发挥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如何平衡好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二者之间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武元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核心关键词是一篇论文的“根”与“魂”,厘清论文核心关键词的概念是撰写一篇好论文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正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写论文同盖高楼一样要将基础夯实打牢,如果关键词概念厘不清,那就是“沙上建塔”,后面得出的一系列论断都是站不住脚、经不起推敲的。李文溥教授和焦建华教授对“对外开放”一词进行了详细的概念解析,并将“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进行了对比,让我们对“对外开放”这一重要词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两位教授对核心关键词概念的“咬文嚼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只有把学术基本功抓牢,才能做出“大学问”。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2013 厦门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