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南强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南强故事 -> 正文

萨本栋院士的杰出才干和高尚品德简录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7日 00:00 浏览次数:

萨本栋1902年7月24日 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1937-1945年 任国立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

【人物名片】

★ 萨本栋

1902年7月24日 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

1921年 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

1922-1924年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获工学士学位。

1924-1927年 转入麻省伍斯特工学院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1927-1928年 任伍斯特工学院研究助理,西屋电机制造公司工程师。

1928-1937年 任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

1937-1945年 任国立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

1945-1948年 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兼任物理研究所代所长。

1948年 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1月31日 逝世于美国加州。

萨本栋院士的杰出才干和高尚品德简录—许乔蓁

一、萨本栋博士的十个第一

1.第一位被美国 Westinghouse 电机制造公司聘请为工程师的中国专家。在当时中美的科技差距下,这是难能可贵的(1927-1928)。

2.第一位编纂了类似现在通用的英汉对照的《物理学名词汇》,为统一全国物理学译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32)。

3.第一任中国物理学会的会计和秘书(1932-1937)。

4.第一位用中文编著出版我国高校的物理学教材《普通物理学》上、下册(1933)以及配套教材《普通物理学实验》(1936)。在此之前,我国高校的此类教材都是用英文的。

5.第一位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被美国电机工程师学会选定为全国会议讨论课题(冬季会议,1937.1),其论文题目是《Dyadic Algebra Applied to 3-Phase Cir-cuits》,发表于美国的 Trans. AIEE (1936)。

6.第一位中国科学家荣获美国的“理论和研究最佳文章荣誉奖”(1937),获奖文章的题目就是上述第5项的论文。

7.第一任国立厦门大学校长(1937-1945)。

8.第一位中国科学家的著作被收入国际电工丛书,其书名是《Dyadic Circuit Analysis》(1939)。

9.第一位荣获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荣誉奖章,获奖项目是前述第5项的文章和第8项的专著(1939)。

10.第一位中国自然科学家编写的自然科学著作被外国高校广泛采用为教材。其书名是《Fundamentals of Alternating Current Machines》(1946)。

二、萨本栋校长的高尚品德

1.杜绝沾亲带故。萨校长规定,夫妇两人不能同时在一个学校里工作。萨校长说到做到。他的夫人萨黄淑慎是师范大学毕业的。她是标枪能手、运动健将,当时在长汀的厦大非常缺乏女生的体育教师。由于上述规定,萨夫人只能到几里外的中学当体育老师。而在厦大,她尽力悉心指导女同学体育锻炼,却不取分文补贴。萨校长做出了榜样,当时厦大的教师中好几对夫妇都跟随着榜样做。

2.预支工资比例。刚刚接手国立厦门大学校长时,因时局关系,国家下拨的经费未到达,为维持教职员生活,萨校长于1937年8月27日,贴出布告列出预支比例:校长按35%支领;教授高级职员薪俸200元以上者,按60%支领;副教授讲师以及其他职员,101~200元者,按75%支领;51~100元者,按90%支领;50元以下者,按100%支领。全校教职工看了布告后,都非常激动,决定同甘共苦,攻坚克难。

3.因为长汀有一个小的军用飞机场,日本飞机就不时地来轰炸长汀,校长办公室曾被炸毁。每次空袭警报一响,萨校长就身先士卒第一个跑到防空洞口,指挥师生进洞,他自己都是最后一个进洞。警报解除后,他又到洞口指挥师生撤离。

4.工作尽心尽力。在迁校到长汀初期,百废待兴,萨校长披荆斩棘尽心尽力。他常对人说“现在不是一个推诿责任的时代,所以事无大小,我都要亲为或与闻。”说到做到,萨校长亲自参加建造体育场、挖掘防空洞。萨校长博学多才,凡是新办院系缺师资的课程,绝大部分都由萨校长亲自代课。除了肩负行政领导之外,他所担任的课程和课时数量,都超过一般的教授。因此,萨校长有一个雅号,叫做“O型代课者"。

5.原来身强体壮、爱好网球的萨校长,在长汀因为环境困难,工作繁忙,体力透支、脑力透支、“超载运行”,没有几年就重病缠身,严重的关节炎和胃病折磨得他弯腰驼背,俨然是一个“年轻的老头子”。他撑着拐杖去上课,拐杖掉在地上,他自己无法去捡起来。胃病发作时,他只能躺在床上,让学生到病榻前上课。这些病况从来不耽误他的教学,学生们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6.不徇私情招生。萨校长堂弟萨师煊曾写道:“在招生上他也是坚持原则,不徇私情。我们家中有几个堂弟妹多次报考厦门大学,因分数不够,同样未被录取。”

7.日常生活简朴。萨师煊还写道:“他饮食简易、衣着俭朴,经常身穿布质中山装,脚着双钱牌球鞋在校内奔忙。新来的同学往往以为他是校内工友。”

8.严正不惧权势。当时驻扎长汀的国民党某军军长亲自登门找到萨校长,要求让他的儿子免试入学。萨校长严词拒绝,说“欢迎你的儿子通过考试录取到厦大学习”。

9.坚持规章制度。国民党海军某地司令曾亲自写信给萨校长,以其儿子能录取入学为条件,愿将所属造船厂的机械设备送给厦大。萨校长指着信件对学校其他领导和老师说:“难道我们可以拿学校的规章制度做交易吗?”有幽默的人,在背后把“萨本栋”叫做“杀不动”。

10.爱国情愫表露:抗日战争最后一年,1944年,萨校长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访美讲学。在这种情况下,促使萨校长在美国用英文撰写了教材《Fundamentals of Alterna-ring Current Machines》并于1946年出版。他在中文版的《交流电机》(1949年初版)的序言里是这样写的:“我到美国的目的,与其说是为国宣传,不如说是为恢复自己的健康借此机会彻底检查一番。不料到美国后,国内战事日趋恶劣……美国舆论严厉批评中国。住在那种环境里,精神的不愉快远超过身体不好所造成的苦痛(注:当时萨校长已经患了严重的关节炎和胃病)。……不如将抗战中所收集的教材整理成一本英文书,更有意义,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动机。……(该英文)书出版后,得到英美各方面的好评,立即被加州大学、卡纳基理工学院等十几所院校采用为教本。”这,真让中国的科学界扬眉吐气;从这里,萨校长的忧国忧民情怀可见一斑。

萨本栋(二排左四)与部分师生于长汀校门前合影

三、珠联璧合,普世楷模

点燃的蜡烛,在照亮了别人的同时,也消耗了自己。萨本栋教授来厦门大学担任校长,是知难而进。对他个人而言有得也有失。所谓“得”,是指他把厦门大学办得扬名海内外,他成为优秀教育家,赢得世人的敬仰。所谓“失”,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指他因担子过重而中断了已经取得杰出成绩的科研工作。在来厦大之前,他已经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和电机工程专家。他发表的科研著作,绝大部分是在美国留学和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在电机工程方面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已经使他闻名美国、欧洲。如果他继续专注任教搞科研,一定会做出更伟大的成绩。更明显的“失”是他的身体健康问题。在来厦大之前,他身强体壮,是网球爱好者。到了厦大后,条件艰苦、负担过重、体脑透支,不到几年就重病缠身。由于工作繁忙,耽误了严重的关节炎和胃癌的治疗时机,不满47周岁就英才早逝。

总而言之,陈嘉庚先生是倾资办学,萨本栋校长是舍身治校;正所谓珠联璧合,炳耀千秋。

1940年11月,陈嘉庚(右)与萨本栋(左)合影于长汀

原文刊登于《丰碑——萨本栋校长铜像落成纪念文集》,陈华/许乔蓁主编. 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