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命快讯 >> 正文
首页
生命快讯
生命学院举办抗“疫”专线系列讲座
发布日期: 2022-01-05 来源: 浏览次数:

为坚定师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凝聚抗疫力量,提升学科影响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12月28日开始,生命学院党委开展新知讲坛抗“疫”专线系列讲座。截至目前,学院已安排9场报告,围绕抗“疫”主题,由各师生党支部承办,组织开展了面向全体师生、校友的各类讲座报告,累计千人次校内外师生、校友参与学习。

12月28日,张雅利教授做首场报告,从盘点当前抗疫中国策略及疫情时代思想状态和行为特点出发,介绍了中国抗“疫”的策略,剖析了疫情时代同学们的思想状况和行为特点,从五个方面呼吁学子在疫情居家隔离期间争做五好青年。

12月29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一涵和空军军医大学方鹏老师,面向全体研究生导师和学生骨干介绍了心理工作指导和心理健康理念与维护方面的内容,鼓励青年学子抗疫学习两不误,适度进行锻炼,乐观面对每一天。

12月30日,杨铁林教授从新冠病毒起源出发,普及了进行多轮核酸检测以及注射疫苗的必要性,简述了体现中国力量的新冠肺炎治疗性药物的最新进展,呼吁全球应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12月31日,赵永席教授从核酸检测技术出发,介绍了核酸编码扩增技术在检测中的作用,对未来核酸分析技术在监测生命物质、解析生命现象、理解生命过程等方面的应用做了展望。

1月1日,黄海水研究员介绍了生物保存技术的重要性,结合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三种新的低温保存技术及该技术对提高离体器官成活率、减少资源浪费的优势。

1月2日,美国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陈红教授聚焦超声技术目前主要在脑部疾病诊断、调控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的使用情况,分享了聚焦超声在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方面的发展前景。

1月3日,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崔崤峣研究员阐述了我国医疗超声设备的现状,从苏州医工所成果转化经验着手,建议采用以需求为牵引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并结合团队研究成果介绍了超声探头的发展趋势。

1月4日,刘必武教授介绍了DNA功能化的纳米材料在各领域的应用,重点强调了如何构筑高效、稳定、可控的DNA传感界面,提出了基于界面组装动力学和吸附作用力的调控策略,为DNA纳米探针在复杂样本中的高效识别提供了新原理和新方法。

1月5日,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康熙解读了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从一张手机拍摄的星空照片探索天体距离测量、造父变星、哈勃的裁决……为师生开启了天体以外的星系观测。

1999级医电校友、聚融医疗CEO骆志坚阐述了企业视角下医用超声的用途和变化,谈到国际高端超声大部分由国外掌握核心技术手段,呼吁与各位交大学子共同努力,将国产超声品牌打造成为行业引领。

丰富的精神食粮让师生受益匪浅。青年教师刘灏在参与创新港学生管理工作之余,聆听了报告。他谈到,系列报告从物理超声到生化检测、从组织器官到细胞分子、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学科探索前沿,我的科学认知得到极大丰富、科研热情得到极大鼓舞。“吾辈当自强,奋勇敢担当”,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一重大国家需求,我应该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寻求解决问题思路方法,最终实现应用转化,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努力奋斗。

博士生胡亚冲谈到,有水平、有温度、有力量的系列讲座既让学子们享受了知识的盛宴,拓宽了思维的界限,也接受了思想的洗礼。2021级硕士生邹艳完整的听了八场报告,与最开始迷茫,焦虑,疑惑等负面情绪完全不同,她表示“学院开展的系列讲座如同雪中送炭一般,从认识疫情,抗击疫情,调整心态等各个方面给同学们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们感受到来自学院,来自老师的春天般的温暖。我们是幸运的,愿吾辈谨怀担当之心,共同战疫,静待春来”!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学院不仅将师生抗疫工作落细落小落实,还将引导师生立足“四个面向”,发挥学科特色,组织学院教师、专家学者,发动校友力量,围绕学术科研、心理健康、行业动态、成长成才等方面开展20场次讲座,激励师生团结一心,迎难而上,为齐心协力为战胜疫情贡献生命力量。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技术支持: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