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目录

中共西安交通大学委员会 西安交通大学2021年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1-10-22  浏览量:

  • 索引号: dxb/2021-1022001
  • 公开目录: 年度工作计划
  • 文 号:
  • 主题词:
  • 发布机构:党、校办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学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创新港内涵建设的关键之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办学定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传承西迁精神,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着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1.强化思政引领。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挖掘西迁精神时代价值等策划组织系列活动。加强对西迁精神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研究,打造全国西迁精神研究的学术高地。推进西迁精神主题系列影视作品创作拍摄、西迁精神出版工程、理论研究和宣讲等工作。持续办好西迁精神研讨会。台账式落实《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巩固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和“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成果。建好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工程。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领能力。扎实开展“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研修活动。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打造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开展党建“进平台、进团队、进书院、进公寓、进宿舍”活动,着力提升学生党建工作实效。统筹推进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多元化资助平台+发展型育人平台”精准资助育人体系。健全分类多维的学生评价体系。

2.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全面提升通识课程数量和质量,提高基础课程建设水平。加强教材建设和选用管理,引导、支持教师编写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入选数量居全国前列。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基础课程实验环节,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推动教研一体,建立大四学生进科研平台机制。一批招生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级一流课程入选数量全国领先,培养更多国家级教学名师。紧跟国家战略需求,推进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专业建设。加快储能科学与工程等交叉专业建设,争取国家储能科教创新平台落地学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入选专业数全国领先。强化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

3.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完善学位点自主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优先设置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学位点。深化学科交叉培养模式,鼓励跨学院、跨学科、跨校园联合培养研究生。深化教研一体、产教融合,以项目为牵引,聚焦科研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活动。通过与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等建立创新联合体,完善“双导师”制,打造联合导师团队,协同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构建工程化课程体系,鼓励从事工程化研究,培养一批工程化实用性人才。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和评价机制,健全课程准入退出机制,培育“金课”,淘汰“水课”。完善校院两级研究生教育教学督导机制,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管与学术不端惩戒。

4.提升招生、就业创业工作质量。稳步推进扩大规模、优化布局工作,扩大本、硕、博招生规模,实现“数要增加、位要上升”的招生目标。优化强基计划和少年班招生工作,提高拔尖人才选拔的效率和质量。优化研究生考试科目设置,探索优质生源发现新机制。完善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体系。提升学生深造率、保研率、就业率等指标。扎实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输送优秀大学生参军入伍,推进学生到国际组织任职实习,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学生A类竞赛国家级一等奖及以上获奖数量全国领先。

5.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四个面向”,持续推进“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建设,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攻关,解决“卡脖子”难题。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研究项目再创新高。加强前沿和共性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千万级以上科研项目再创新高。做好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在数学、储能、核能、电磁安全、人工智能、信息物理融合、生命医学等领域培育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获批新的科研基地。打通军民融合通道,扩大军民融合科研占比。积极争取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军工重大重点项目保持增长态势。科研经费保持增长。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

6.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跨越式发展。推动“新文科”建设,促进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精准把握党和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策划重大重点项目,培育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完善智库成果分级分类认定机制,吸纳外部优势科研资源,全面推动高水平智库建设,培育国家新型高端智库。拓展《决策建言》报送渠道、应用领域,提高服务决策能力与水平。继续实施“名家推进计划”,加强成果宣传推介。

7.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牵头成立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联盟,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服务西部高等教育跨越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扩大全面战略合作省份,巩固与已签约省市合作成果。拓展与省内地市、厅局、高校、大院大所合作对接,服务陕西和西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政府、金融资本、专业机构等要素资源与技术转移链条、产学研生态融合发展,形成集聚各种资源、衔接各类产业、激发各方力量的全面创新体系。探索“技术转移-产业技术研发-科技企业孵化”发展路径,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城市学院转设工作。持续提升基础教育、继续教育办学水平。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8.以一流学科支撑一流大学建设。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全面推进各项任务落细落地。坚持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以“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为价值导向,做好第五轮学科评估参评工作,提高学科优秀率。编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整体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形成更多比较优势,实现一流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一流大学建设追赶超越。完善“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常态化机制,建立全面准确的统一数据库。坚持“扬优、补短、强弱”原则,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发挥高层次人才支撑学科建设作用,推动学科链条的协同化,构建结构合理、相互支撑的学科体系。制定教师双聘、支持跨学科研究团队制度,探索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载体、有效举措,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加强与中科院地环所合作,布局推动地学学科发展。推进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一流期刊建设,服务学科发展。

9.加快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新医科”为统领,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布局脑科学、基因编辑、再生医学、疫苗科学与工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等学科方向,启动医学影像专业招生,申报疫苗与免疫工程专业,制定未来临床工程、计算物理医学专业培养方案。申报地方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医药国家工程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医学教育中心、“一流医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区域医学教师发展中心等项目落地实施。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申报与建设,推进附属医院建设和主要医疗指标与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打造西部医学中心战略,推进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10.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积极开放的柔性引才政策,探索“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引才思路,统筹做好引才、稳才、用才、管才工作。有效统筹利用各类资源,设立引才育才“资金池”,围绕学科布局和专业建设发展需要,实施好“领军”“青拔”“青秀”计划,精准化引进高层次人才,扩大高层次人才规模。推进破“五唯”工作,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教师、辅导员、实验技术与管理服务队伍聘用晋升制度,修订教师高级职务岗位职责及聘用办法。加强“中国西部海外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内涵建设,加强博士后和专职科研队伍建设。完善“五阶段递进式”教师教学培养,健全教师教学发展长效机制。

1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强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办好高层次人才研修班等活动,常态化推进师德培育涵养和教育督导,做实做细师德师风建设任务。选树和表彰优秀教师,激励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健全导师遴选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开展立德树人履职情况自查,推进“导学思政”,构建良好导学关系。

12.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依托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优化国际交流合作战略布局,加强战略伙伴关系培育。推进“全球校园项目”,与世界一流高校开展“双学位、交换生、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线上课堂”等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办学、科技交流合作、国际化人才引进工作。深入推进与米兰理工大学合作办学工作。研究生公派留学人数继续保持国内高校前列。鼓励共建国际科研联合平台。推动国家级“引智基地”提质增效,提升省级“引智基地”规范化建设水平。

13.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与规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留学生规模,提升生源质量,做好留学生的培养、管理与服务。与世界一流高校开办双学位项目、可修读学分的非学历进修项目。增设汉语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丰富汉语文化系列视频课程,提升学历留学生汉语水平,增进国际学生对中国的认知。做好“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再认证”自查评审。推进孔子学院内涵式发展。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助推丝路“五通”人才培养。

14.系统谋划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发展。加强与国家部委、省市区各级地方政府的沟通对接,做好创新港二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实施“6352”工程,推进“政产学研用金”6进创新港,建设“现代产业、未来技术、丝路国际”3个学院,营造“政策、金融、服务、配套、法律”5大生态,打造“创投、交易”2个支撑平台。加快推进创新港和新建项目立项。深化各研究院内涵建设,启动创新港研究院、公共平台运行情况评估。完成西部先进核能技术研究院(1期)科研楼主体、科研楼群—7号楼项目施工。启动智慧输变电装备多工况模拟试验平台项目建设。推进创新港文化图书中心、文艺体育中心建设规划。谋划推动创新港D区学生公寓建设,E区食堂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创新港中小幼、附属医院、商业二期等建设。

15.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要求,以学科建设规划为牵引,把握好学科布局、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学生规模、办学空间之间的逻辑关系,谋划好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关键指标、关键突破点和主要举措,提出解决制约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的创新性举措,举全校之力、集全校之智,统筹做好“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16.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以制度创新推进改革发展,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科学谋划多校区摆布,完善各校区功能定位,优化多校区运行管理机制。持续推进机构改革,优化整合发展规划、政策研究、对外联络、校友工作等领域机构设置。深化绩效分配改革,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开展“作风建设年”系列活动,统筹运用“难题清单、举措清单、责任清单”,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和能力提升,创新举措破解改革发展难题。

17.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工作。完善多元化资源筹措机制,办学收入再创新高。建立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强预算经费执行的绩效考核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盘活现有资源,合理调配资金,向高层次人才引进倾斜。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控水平。稳步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持续推进党政同审,做好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大任中审计力度。

18.提高基本建设和后勤保卫水平。完成兴庆、雁塔、曲江校区总体规划审批备案,编制创新港规划。完成印刷厂及辅楼改造工程、曲江校区西九楼-附中综合实验楼建安工程、幼儿园综合楼建设。启动三村安置楼、附小综合楼建设,推进财经校区住宅改造建设。建立后勤保障经费成本节约奖励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推进家属区周转房翻修改造和电梯加装,综合利用兴庆、雁塔腾空房服务教职工。持续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实施四网互联提速、平台集约共享工程,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做好离退休老同志和在职教职工医疗保健、健康体检。做好稳定安全工作,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营造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

19.规范国有资产和校办企业管理。坚持公房超定额有偿使用,有效利用公房资源。建立以公房管理系统为核心的实验室与资产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体系。完善公共平台运行管理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补助机制,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和管理,开展危险化学品各环节安全整治工作。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检查力度。提高采购信息化水平,优化采购流程,规范采购管理。推进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加强资产公司内控制度体系建设,构建聚焦产学研和基础教育的发展新格局。

20.创新校友和教育基金会工作机制。完善校友总会与各分会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服务支持校友事业发展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校友工作水平。发挥校友组织桥梁作用,动员更多校友助力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招生宣传、就业创业、校地校企合作、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工作。开展“共谋学校发展校友座谈会”“杰出校友大讲堂”“走近交大校友寻访交大精神”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启动“第二届西安交通大学全球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办好《校友智库观点专报》。务实高效办好125周年校庆活动。挖掘培育捐赠资源,提升捐赠服务质量,加强捐赠项目监督管理。

2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论述,持续抓好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再学习、再部署。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升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能力。组织好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常委进支部”“常委走进思政课”等活动。

22.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完善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制度,落实附属医院、中小学党的领导制度。出台《加强新时期党支部建设的指导意见》。完善校地校企共建机构、教学科研机构党建工作,推进党的建设与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构建学院、书院协同抓本科生党建和思政工作的体制机制。推动博士生师生党支部建设全覆盖,扩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覆盖面。持续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做好青年教师和低年级大学生入党工作。

2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突出选人用人政治标准,严格干部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完善体系化、指标化、立体式识别评价机制。坚持优化班子结构与增强整体功能相统一,出台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建设相关制度。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健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加强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优进拙出、动态调整,加大实践锻炼、“墩苗”培养力度,健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对标“八项本领”“七种能力”要求,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做到政治过硬、作风扎实、本领高强。

24.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链条。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聚焦“四个落实”,持续开展对二级党组织、重点领域的政治巡察。精准化、系统化、常态化开展巡视、巡察、审计、主题教育等整改任务,做实做细“后半篇文章”。深化纪检体制改革,完善纪委机构设置,探索实施二级纪委书记交叉任职。加强廉政研究中心建设。

25.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国文明校园建设成果,深化“塑心、育行、绘象、造境”文化格局,建设“带得走、有韵味、有想象力”的交大。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开创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工作新局面。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坚决有效抵御校园宗教渗透。

26.凝聚改革发展合力。强化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提升统一战线建言献策水平和社会服务影响力,加强党外中青年骨干梯队建设。加强校院两级教代会建设,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和监督职能。持续推进“身心健康二十条”和活跃师生文化活动。举办教职工荣休仪式。加强和深化团学组织改革,打造“青”字号品牌。推进老有所为平台机制建设,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完成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27.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不断完善疫情防控体系和应急预案,做好校园及家属区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加强防疫政策宣传解读,普及疫情防控知识,促进师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和建言献策工作。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