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201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拟推荐项目公示

发布日期:2016-11-22浏览量:

现将我校201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拟推荐项目予以公示。自公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布项目持有异议,可以向科研院提出,我们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提交书面异议材料和必要的证明,并在书面材料上加盖单位公章或个人署名,提供联系方式;以匿名方式提出的异议一般不予受理。

联系电话:82668338

    1.项目名称:亚洲季风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主要完成人:程海,宁有丰,张海伟,Gayatri Kathayat,李向磊,R. Lawrence Edwards,Ashish Sinha,Chrisotph Spötl,易亮,陈仕涛,王先锋

主要完成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中国同济大学;中国南京师范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项目简介:亚洲季风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口密集的亚洲地区的生产、生活具有直接影响。 亚洲季风的变化规律、趋势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 本项目 1)分别重建了目前全球最长的东亚季风、印度季风和中亚核心区气候变化的石笋记录。揭示了太阳辐射变化与冰期结束及千年事件的关系;直接验证了10万年的冰期循环是4-5个岁差周期的平均;阐明了不同幅度千年气候事件的共性;发现亚洲季风与南极温度的千年(或亚轨道)尺度变化具有反相位的显著地球轨道岁差及倾角周期;进而回答了“100ka problem”这一经典科学问题。2)进一步证实亚洲季风与太阳辐射变化没有显著的岁差上的相位差,验证了“季风降水响应于夏季太阳辐射变化”的经典预测;首次精确界定了亚洲季风MIS11的绝对起讫时间和划分;提出最近2000年季风增强类似于过去的‘千年气候事件’,为研究全新世并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参考。3)揭示了亚洲季风与西风气候模态之间的耦合与分异。 相关成果于2016年6月以Article形式在Nature(IF:38.1)上发表:“64万年以来的亚洲季风记录与冰期终止”;此外,2016年4月、11月在Scientific Reports(IF:5.2)上分别发表了印度季风、中亚气候的千年-轨道尺度变化两篇文章。

2.项目名称: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污泥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

主要完成人:王树众,徐东海,郭洋,李艳辉,唐兴颖,王玉珍,张洁

主要完成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张家港艾克沃环境能源技术有限公司、陕西万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安全环保工程技术研究院

项目简介:传统的生化、膜分离、焚烧等技术在处理煤化工废水、石化废水及碱渣油泥、油田油泥等系列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及污泥时,存在处理难度大、出水难达标、有二次污染等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王树众教授研究团队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引入对上述污染物高效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团队研究揭示了典型污染物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机理、材料腐蚀机理、反应器防腐蚀和防盐沉积机制,攻克了反应器腐蚀和盐沉积防控、经济性提升等关键技术,研发出新型耐腐蚀防盐沉积反应器、连续脱盐装置、高效能量回收等新产品、新方法和新技术,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工艺,突破了制约我国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商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在国家863计划支撑完成国内首台3 t/d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示范装置的基础上,2016年建成了国内首套100t/d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商业装置,运行出水可达到国家一类排放标准,投资费用显著低于膜分离和焚烧装置,运行费用为常规技术的1/3~1/5;整体性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2016年度发表SCI论文6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美国专利1项。该技术推广应用能够产生巨大的环保、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已进入商务洽谈阶段项目预投资达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