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 >> 正文
  • 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贡献中国智慧
  • 发布日期:2015/12/23 00:00:00
( 2015-12-22 ) 稿件来源: 法制日报环球法治
编者按:2015年,中国在外交及全球治理中表现不俗,不仅扩大了“朋友圈”范围,而且在全球经济治理和制度建设中贡献中国路径和中国智慧,为世界“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中国贡献”
        如果说2014年是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的“首倡之年”,2015年则是中国大力推进全球治理工作并取得卓越实效的“实践元年”。在风云变幻的全球经济秩序调整期,2015年中国的制度性话语权日渐提升,中国的规则供给能力稳步提高,中国特色对外经济治理路径在探索中日渐形成
□ 单文华 王鹏
        2015年,中国推动并践行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和深远影响的中国倡议、中国方案。


实践元年提出中国方案


        中国加快推进自贸区战略,着力打造立足周边、辐射全球的自由贸易网络。中澳、中韩自贸协定相继签署并获批准,表明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与各贸易伙伴建立更加紧密的贸易关系。中澳、中韩自贸协定涵盖议题广、开放水平高、合作程度深,不仅契合国际经济治理的“法治化”趋势,也有助于在规则框架的基础上促进亚太区域经济整合。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完成,中新自贸协定升级准备工作正逐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各方同意在2016年完成谈判。
        在国际投资规则层面,中国在2015年继续大力推进与美国、欧盟等大国的投资协定谈判,为国际投资协定体系转型提供制度范本。其中,中美投资协定已完成文本谈判,正在进行作为国民待遇条款例外的负面清单谈判。在“白宫秋叙”后,中美双方表示强力推进投资协定谈判,并明确达成一项高水平投资协定的谈判是两国之间最重要的经济事项。中欧投资协定目前已进行了八轮谈判,双方在协定议题范围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并同意从2016年1月开始以合并文本为基础,推进实质性文本谈判。
        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一带一路”建设以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为重点,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全面对接,充分体现了共商、共建和共享原则。中国已经与沿线20多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多项早期收获计划落地,以亚投行、丝路基金和产能合作为形式的制度化合作已然成型。
        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国成功实现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所占份额仅次于美国,提升了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各国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人民币国际化进展顺利,多个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相继建立,促使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朝着更加完善和均衡的方向发展。中国发起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开发银行,开创了发展中国家组建多边金融机构的先河,并成功吸引欧洲主要国家加入,为全球金融治理与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2015年,中国全面推进对外经济治理布局,在中美、中俄、中欧等大国关系及亚太、非洲、拉美等主要方向进一步深化合作。继“庄园对话”“瀛台夜话”之后,中美双方领导人“白宫秋叙”,着力打造以经济合作为重心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并发展了中美关系的减震器和压舱石。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超级国事访问”,开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李克强总理访问法国和欧盟,举行了欧盟换届后中欧领导人的首次会晤。中国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和中拉合作论坛推动中非、中拉全面合作。以中拉合作论坛为始,以中非合作论坛为终,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新态势在2015年已然形成。


创“中国路径”提升话语权


        全球经济治理风云变幻大棋局,中国规则合作引领开放大时代。通过布局谋势,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的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落子有声,中国的制度性话语权日渐提升,中国的规则供给能力健步提高,中国与世界各国发展战略深入对接,中国特色对外经济治理模式逐步显现,国际经济治理的中国路径在探索中逐步形成。
        2015年,中国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指导,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支撑,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发展战略深入对接,逐步形成了国际经济治理中打造“人类发展共同体”的中国模式、“开放互惠”的中国路径、“双向、联动、进取”的中国特色。
        “人类发展共同体”坚持开放互惠的中国路径,以开放促合作,以互惠创共赢,致力于实现各国的包容发展。中国模式以服务国内建设为原则,推动国内国际双向开放,呈现出“全面推进、重点开花”的特点。大国经济合作稳中向好,区域经济合作卓有成效。在2015年,中国特色经济治理以大国经济合作为核心,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主线,推动国内产能和装备制造技术优势与世界各国发展战略深度对接,在互利共赢基础上为国内经济发展拓宽国际市场,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深度互动提供了指引和先导。
        双向开放新体制。中国积极推动国内国际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建立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完善境外投资管理,健全对外投资促进政策和服务体系。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
        内外联动新格局。中国坚持对外经济政策与国际经济合作相结合,促进经济治理国内战略和国际战略的有机互动。中国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跨区域、跨层次的深度合作。中国与各国经济合作逐步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务实合作的新格局。
        积极进取新姿态。中国大力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促进全球经济平衡、金融安全、经济稳定增长。作为标志性事件,中国正式接任2016年二十国集团主席国,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期待,这也是中国2014年成功举办北京APEC峰会之后的又一全球经济盛会。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逐步展现负责任大国积极进取、勇于承担相应国际责任和义务的新姿态。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落实减排承诺。中国先后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中国-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中国-拉美产能合作专项资金”“中国-巴西双边产能合作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等,加大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支持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促进完善国际治理体系


        全球经济体系加速调整,全球经济规则竞争加剧,中国应继续坚持开放互惠的中国路径,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开展建设性经济合作,打造人类发展共同体。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谈判,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在理论创新上,中国应进一步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创造性地适用于国际经济治理领域,进一步夯实人类发展共同体的理论内涵,以期发展出一套理论逻辑自洽、便于国际复制和传播的理念和规则体系。在政策权衡上,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尤其需要处理好国内维度与国际维度、多边经济治理与区域经济治理的关系。
        中国特色对外经济治理理念的国内宣示和国际阐释也有待加强。中国特色对外经济治理需要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由于国际规则的国内效应显著,中国特色对外经济治理战略需要植根于坚实的国内基础和社会共识。中国特色对外经济治理战略需要加强国内宣示,凝聚国内共识,彰显经济外交服务国内建设的重要性,形成协调顺畅的外交联动机制,促进国内经济建设需求与对外经济政策的良性传导、双向互动。与此同时,为了增强规则的国际示范效应,中国应加强中国规则的国际阐释,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理念。中国对外经济政策需要与中国国内经济转型相互配合,打造有利于低碳环保、永续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体,增强中国规则吸引力的实践例证。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必须坚持大国关系主导的多边参与路径,妥善处理多边经济治理与区域经济治理的关系。中国应继续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利用G20等重大场合倡导多边或诸边投资框架的建立,奠定全球投资治理的基石;继续推进区域贸易协定战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致力于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并推动成熟的区域经济规则的多边转化;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既有多边经济制度的改革,支持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以期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和国际金融体系。
        当前,中国尤其需要加强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规则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探讨中国加入的可行性和政策路径,另一方面提出新时代中国的国际投资协定和国际自贸协定范本,在服务于中国对外开放利益的同时,弘扬并发展国际公益。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路径与中国模式的发展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可望出现一幅公平合理、和谐包容、共荣共进的发展图景。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