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力学59级校友毕业50年返校

编辑: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14-06-28

2014年5月底,交大应用力学专业1959级校友,毕业后历经半个世纪,一批“70后”老人满含激情回到交大校园。共庆毕业五十周年,追忆同窗旧事,畅谈人生感悟,展望美好未来。副校长卢天健,航天航空学院院长王铁军、党委书记侯德门和部分原59级任课教师出席了此次聚会。

59级校友返校活动在5月23日至5月26日举行,共有21位毕业同学参加,其中多数为步履蹒跚并有家属陪同的老者,未到会的的六位同学也寄来视频录像,或者打来电话或者书面发言。5月23日,凌复华教授应邀为航天航空学院学生作了一个“我与力学”的励志报告。通过自己人生经历和感悟,指引力学本科生正视力学专业,并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并充满信心的开始人生的旅程。次日,21位校友在南二楼第三会议室共聚一堂,加上当年给力学91班上过课的四位老师,一起畅谈50年间的人世沧桑,各人的生活、工作经历及家庭情况。25日上午,副校长卢天健教授作为力学专业学弟向前辈致以欢迎,并给师兄长们简单介绍了学校发展的概况,航天航空学院院长王铁军教授着重介绍了学院(包含力学专业)发展史和近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随后带领校友们参观了机械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校友们都为母校力学专业的飞跃发展而高兴。校友会招待大家在学生食堂吃了顿“娘家饭”,使校友们回想起当年的学生生活。接着参观交大西迁历史纪念馆,校友们边参观边交谈,回忆起50年前交大的情况,颇有感慨。大家在校园漫步看了当年的教学楼,在校门口“饮水思源”水池前留影。有些校友去了兴庆公园,饶有兴趣地重游当年曾经亲手挖过的兴庆湖。当晚和次日,同学们依依惜别,相约再见,带着深厚的同窗情谊,回归故里。

应用力学59级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全国经过教学改革,交通大学成立应用力学专业后直接招生的第一届,称为力学91班。当时力学专业的取分很高,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三十几名同学在中学时代都是学校的学习尖子,进大学后也都十分努力,再加上科班出身的优秀教师指导,班上学习环境和风气非常好。虽然入学不久后便进入困难时期,再加上“反右倾”等运动,正常的学习受到一些干扰。但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了学业。毕业时,全班同学都服从国家分配,分赴全国各地,到研究所、军工单位、学校和工厂工作,有两位同学考取了研究生。同学们被分配到全国各地十几个城市工作,经过了上山下乡、“四清”、工厂和农村劳动锻炼等运动的历练。两年后十年动乱开始,日常工作和学习受到极大影响,个人业务水平的提高也受到很大限制。但同学们仍然努力工作和继续学习,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贡献。分配在学校工作的同学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在研究所和军工单位工作的同学,努力进行各种类型的科学研究工作,撰著大量论文和著作,并得到相当多的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及各种荣誉;在工厂工作的同学,靠多年在基层技术工作的磨炼,大都成为“老总”,是厂里生产的领军人物。陈惠波、凌复华等同学更是其中的姣姣者。陈惠波同学毕业分配到太原重型机械厂后,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发明研制了“线接触式矫正辊及高精度管材矫正机”,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分别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祖国的钢管工业作出卓越贡献。凌复华同学研究生毕业后,转战很多单位,经过种种磨炼,也取得骄人的成绩,论文和专著、译著百余篇,美国专利两个,中国专利十余个,自主开发的晶圆沉积薄膜设备填补国内空白。同学们都认为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都得益于交大的“基础厚”,在母校学习的五年期间,受到了陆庆乐老师这些优秀老教师的谆谆教诲,数学、力学的底子打的很深厚。毕业后在工作中,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相结合,经过不断的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好成绩。

这次聚会由航天航空学院和校友关系发展部联合主办,聚会完满成功。校友们都感受到了母校的温暖,特地为航天航空学院赠送了“力学人才的摇篮”镜框,为校友会赠送了“饮水思源”镜框,以表大家深深的谢意。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