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大新闻网 链接:/xjtu/mu_xjtunews/wshd/2012-02/1329881413d35714.shtml
2月21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理事长、200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名誉教授野依良治莅临西安交大,为西安交通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联合研究中心揭牌,并为交大学子做报告。报告会开始前,野依良治教授接受了通讯社记者的专访。
记者:这是您第几次来西安交通大学?您对交大的印象如何?
野依良治:我是第二次来到西安交通大学了。第一次是在2007年,当时我被聘为西安交通大学名誉教授。交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交大学子对于学习知识的不竭动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者:获得诺贝尔奖是很多科学家的梦想,您觉得这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在您刚刚接触化学时,有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获得诺贝尔奖?
野依良治:作为一个科学家,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自然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我在刚刚开始研究化学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如此幸运、获得如此高的奖项。科学家需要很多因素和条件来促成重大的科学发现,长期以来对于科学的热爱和奉献也让我收获更多。
记者:您是如何与化学结缘的?
野依良治:人们对于一个学科或者事物产生兴趣和每个个体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在我小时候,日本刚刚经历过二战,我们都非常穷,几乎都没有吃的。我爸爸在一家工厂里做化学工程师,有一次他带我参加了一个关于尼龙的化学研讨会。尼龙是由美国人制成的,研讨会的发言人很自豪地说,我们仅仅用煤炭、木料和空气就可以制造出尼龙这种新型材料,它比丝绸还要薄,但是却比钢丝绳还要坚固。我当时非常震惊,被化学的魅力深深地感染了。化学的这种神奇让我十分着迷。这个经历让我立志成为一名化学家。我在中学的时候很认真地学习化学,终于进入京都大学工业化学系学习。因为儿时的“尼龙事件”,我当时很想成为一名工业化学家,但是我的导师却鼓励我继续留在大学进行研究工作。所以随后我转向了催化不对称合成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最终帮助我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记者:您觉得做科研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野依良治:时刻保持好奇心是最重要的。科学是无穷的,只有想象力的匮乏才可能成为阻碍科学发展的绊脚石。我认为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非常重要。另外,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我们也应该选取重要的或者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不要把方向定在很微小的方面。因为人们更倾向于在一个研究主题下做很长时间的研究,在没有遇到僵局之前,很少会改变研究的方向。如果我们把过多的精力用于不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上的话,我们就会耗费精力在一些不重要的问题上,而耽误了自己的科研事业。在研究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能是不容易的,但是要确定一个好问题是更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在科研活动中要把握好自己的方向,给自己设置合适的科研问题和目标。
记者:您对大学生如何培养科研兴趣、提高科研能力有什么建议?
野依良治: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如何发展也都不尽相同。但是,同学们要学习体现自己的价值,尽量多接触各种类型的人。从这个方面来说,交大有相当好的资源:交大具有良好的国际化氛围,又有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子。学生们可以多和不同的人讨论,给自己带来科研的灵感。
记者:在事业上,您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野依良治:我现在从科学研究工作者转化成广义上来说的教育者。我希望让更多的人相信科学技术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记者:近年来,您还一直非常热心积极促进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科研合作。
野依良治:是的,我认为这样的合作非常重要。科学研究在新兴技术领域里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过去,科学家努力工作仅仅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我们正面临着现代文明的危机。我们有很多问题,诸如能源、粮食、环境等,需要致力去解决。但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团队合作来解决这些大问题。全球性的问题不是某个大学、团体、机构、甚至国家可以独立解决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广泛合作,特别是亚洲国家间的合作,这对解决这些问题非常有帮助。
附:野依良治(Ryoji Noyori),日本有机化学家。1938年9月出生于日本兵库县。1967年获得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理事长。野依良治教授于2002年当选为日本学士院院士;200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07年受聘西安交通大学名誉教授;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野依良治主要从事催化手性不对称合成领域的研究。野依良治教授的研究第一次向世人表明,开发催化剂催化底物可以实现高纯度手性产物的化学合成。野依良治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化学科学家,同时也是世界科学界具有领导地位的科学家之一,在为培养中国高级科学人才和促进中日交流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