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材”聚八仙,教航新篇|材料学院支教实践团赴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八仙镇开展支教活动

作者: 来源:发布时间:2024-08-04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由5名材料学院研究生组成的材料学院支教团于7月25日至31日前往安康市平利县八仙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支教实践。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在材料学院党委的带领下,此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知识传授、文化引领和心灵关怀,为八仙镇的孩子们带去希望与梦想,用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材料学院党委书记高宏、副书记魏炜、挂职干部李博副教授以及李明华老师参与支教活动。

一、共话教育,共谋未来发展

支教团与八仙镇人大主席吴星,党委副书记杜官礼调研参观当地龙门村红色美丽村庄的建设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此外,双方就此次支教活动进行了深入沟通,并探讨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可能性。双方一致认为,通过共同努力,可以为八仙镇的教育事业带来积极的影响,并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最后,高书记对当地领导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期待通过双方的持续沟通和协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教育质量,为八仙镇的孩子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走访调研,倾听教育心声

材料学院师生前往困难学生家庭进行走访。在走访慰问过程中,材料学院师生与他们亲切交谈,耐心询问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及家庭遇到的困难,借此慰问活动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在家访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观察到多数儿童属于留守状态,其父母因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地,孩子们的日常照料和教育主要依赖于祖父母。尽管祖父母缺乏文化教育背景,但他们展现出极高的合作意愿,主动沟通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支教团队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希望给予孩子们一个有爱的环境。在这次家访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教师与家长要多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校教育同盟。

三、爱心支教,知识照亮未来

在此期间支教团成员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开展基础教学、文体活动、科普实验、手工创作、美术绘画和安全教育等多门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五育课程。西迁精神宣讲课上,他们穿越时空与先辈对话,深刻理解家国情怀;同时,通过“大先生”系列话剧,孩子们领略了科研工作者的不易;美术课上,他们用色彩描绘出梦想的模样;手势舞课中,孩子们随着节拍跳跃,展现了青春的活力;手工课上,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育体验,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和知识面,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新事物的接纳与探究。课堂上,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支教老师的互动充满了欢声笑语。

四、总结交流,共绘支教蓝图

在总结交流仪式中,领导们就支教活动的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学生学情以及支教团队的实践感悟和收获等方面与支教团成员们进行深入交流,气氛热烈。他们肯定了暑期支教活动的意义和支教团队现阶段取得的成效,同时也指出目前支教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性建议。活动最后,由支教团成员为八仙镇学生发放奖品及交大文创并合影留念。

通过这次支教活动,材料学院学子不仅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也在实践中锻炼了自我,加深了对国情民情的理解。

支教团队长张宇轩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支教活动为八仙镇的孩子们带去知识与乐趣,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应当用知识的光芒照亮乡村振兴的道路。”

何佳颖表示:“比起那些知识,我们更愿意在有限的时间里让他们了解到大山外面的世界。和队友们做的一切,让这个夏天比以往都更加有意义。”

王静怡表示:“大山不会是困住他们的枷锁,而是滋养他们的土壤,学习是养分和水,老师是园丁,共同培养他们、帮助他们长成充满旺盛生命力的小草,展现恣意的生命力。”

董胜贺表示:“短短一周,我遇到了温暖细心的队友和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们,让一周的短暂时光变得意义非凡,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陆续收到小朋友们考上大学的好消息。”

冉彦彪表示:“在这短短几天的支教过程中,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收获了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他们对知识的渴望,相信这段时间对于我们和孩子们都是一段快乐难忘的经历。”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教育不仅在课堂,更在祖国大地上、在基层一线、在田间地头。本次八仙镇支教社会实践活动,既是青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场”,又是厚植人民情怀的“大课堂”。材料学院学子将努力在人民群众中向下扎根生长,在实践磨砺中向上突破,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