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交通大学收到陕西省应对办的表扬信。信中传达了省应对办对西安交通大学的诚挚感谢,对我校沈明望老师认真负责、严谨细致完成疫情研判相关工作予以肯定和表扬。沈老师在疫情防控中挺身而出、奋战一线,代表交大人贡献交大智慧和力量,展现交大人的使命担当。
为充分感受青年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向榜样学习,仁心通讯社对沈老师进行此次专访,从学习、科研和学生培养方面进行采访。
嘉宾介绍
沈明望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
从事理论流行病学、生物数学、卫生经济学等医理交叉学科研究
-
2018年至今主持项目9项(国家级3项,省部级4项,校级2项);参与“十二五”、“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世界卫生组织项目、盖茨基金会项目等
-
2022年至今任陕西省新冠疫情监测预警工作专班专家,获西安交通大学“十大学术新人”、十大“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入选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勇于开创,于挑战中把握机遇
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科研发展的重要方向,且展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实际上,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单一学科的发展逐渐达到瓶颈,引入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可以产生新的理论和应用,这对原有学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但在学科交叉研究中,并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
首先是学科之间的差异,不同学科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医学和公共卫生更侧重于现场和人群,数学更偏向于理论和算法。学科交叉通常包括一个主学科和一个或多个辅学科进行交叉。最好在主学科达到博士毕业水平,而在辅学科中达到本科毕业水平,这样可以了解辅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学科交叉需要掌握两个或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使它们真正融合起来。注意学科交叉不是原有学科的简单叠加,具体形式取决于谁是主学科,要用谁交叉谁。例如,如果数学是主学科,医学是辅学科,数学背景的研究者可以学习一些医学的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医学知识体系。类似地,医学背景的研究者可以学习一些数学理论和方法来辅助他们的工作,例如数理统计、机器学习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确定好主学科,厘清学科本体与工具方法、乃至学科本体和应用领域的区别,以帮助我们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个困难是认知思维的局限。每个人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当在本领域研究到一定程度上,他的思维方式基本固定,很难跳出自己的领域,从其他方面看待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不同研究背景的学者一起多讨论、多交流,博采众长,直到最后彼此都能理解对方的专业术语。例如,我们的其中一个研究——人工智能辅助筛查宫颈癌的经济学评价,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临床医学、人工智能、卫生经济学等,而且还涉及人工智能的公司、国家疾控中心、公共卫生机构、WHO和医院等多个合作单位进行协调,如何与不同背景的研究者进行沟通和解释一些数学问题就面临困难。当向公共卫生机构和疾控中心的人员解释我们的研究结果时,他们可能对数学模型和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不太熟悉,因此需要进行反复的沟通和解释。我们必须讲解清楚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帮助他们理解研究结果,并从制定政策的角度考虑是否与现有政策冲突以及如何辅助新的政策制定。
总的来说,学科交叉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它能够产生新的理论和应用,推动科学和技术的进步。通过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并加强跨学科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并解决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然而,跨学科合作和沟通也是一个耗时漫长且具有挑战性的过程。如果能逐个克服问题,研究成果可能对政策制定和前沿研究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善于规划,在科研与生活间实现平衡
如何分配时间、平衡好科研工作和日常生活不仅是现阶段学生生涯需要面对的,也将会一直存在于以后的工作中。沈老师以“一万小时定律”为起始向我们讲述如何把握两者平衡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0000小时的工作时间保证,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要加速这个进程,可以通过延长每天工作时间或者提高工作效率。有些人虽然每天学习总时长看起来很长,但实际上扣掉刷手机等干扰后的有效学习时间并不多。需要每天合理规划、分配好时间,排除外界干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每个人在一天中的专注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里可以先做需要高度集中的任务。按照任务的难度和紧急程度,合理规划,确保利用好每一段时间。这样无论是科研工作,还是日常生活,才能尽可能地去平衡好。
因材施教,将科研思维融入教学实践
对于本科生培养,沈老师认为非常有必要去鼓励其参与学科竞赛、参加科研项目。一方面,本科生应主动积极参加每年度的数学建模、“腾飞杯”、大创等各项常规竞赛,来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能力。另一方面,我们鼓励本科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组并早点进组。在给本科生日常授课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穿插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以激起学生的科研兴趣,吸引学生加入课题组。对于平时课程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接触完成一些科研项目对科研思维、综合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会有锻炼和提升,而且如果能发表一些研究成果,会提高本科生的科研信心和兴趣,为学生以后读研究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科生的培养重点依旧是通识教育,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构建知识体系,以便后续灵活应用。在学习之余参加一些科研项目,熟悉科研方法、规范论文书写,既能开拓眼界,又能锻炼能力。
而研究生培养不同于本科阶段,更加注重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也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如果说硕士阶段是在科研领域内初步探索,那么博士阶段则是更深入地针对研究领域内的某一问题有所突破。因此,在做科研的路上,尤其对于研究生,一定要注意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探索新领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做一些真正“顶天立地”的研究。
通过此次访谈,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深入交流。沈明望老师站在教师的角度,言传身教地为我们回答了该如何进行交叉研究、如何平衡科研与生活、如何解决面对科研中遇到的重重阻碍以及如何在科研中实现自我价值。恰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教育创建111周年暨抗战迁陕86周年,作为当代交大医学传承者,更应该坚定信心,提升自身专业水准,实现“为世界之光,为生命之光”的目标,展现交大医学风貌。
图文:仁心通讯社